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一回家休息了几天,也没干啥,趁着有时间就把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的纪录片《河西走廊》看了一遍。

说到对“河西走廊”的印象,可能大多数人会记得“丝绸之路”、“塞上江南”这样的称呼,我也不例外。但随着影片的推进,那个有着两千多年悠长岁月的地域,以及它跨越三个大洲的历史,深深地震撼了我。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简单的一句七言,立刻就让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漫漫黄沙中斜斜地伫立着几棵杨柳,柳枝突兀,秋风瑟瑟,一轮黄日缓缓在西边准备落幕···。

边塞诗人似乎是天生的画家,一下子就把人们心中的边塞给“画”出来了。读书时代的我,也一直以为边塞就应该是这样,黄沙漫天,秋风萧瑟。

“黄沙漫漫”不假,但还是有人在努力改变着这一切。当年左宗棠出使新疆的时候,一路行军,一路种树。让这一路的萧瑟,变成了而今的宝地。

“大将筹边尚未换,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春风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把新生带到它到达的地方。对比上面两句诗文:刚刚还在萧瑟中徘徊的我们,转而就感受到了一阵春风拂面。万事万物似乎也一下子苏醒了,让我们整个人都洋溢起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工业化的发展,让河西走廊一带又慢慢沙化,漫天的黄沙又开始困扰着我们。

于是人们又开始行动了。

相信很多伙伴都玩过“蚂蚁森林”,这项堪比当年“新栽杨柳三千里”的活动,得到了超过一亿人的支持。而这场网络上虚拟的栽树活动,并没有停留在网络上,而是真切地变成了现实。

以前的我其实很少参加类似的活动,总觉得最终会不了了之。但当沙漠里真的长起一簇簇“沙棘”的时候,当那一大片的绿色充满我们的手机屏幕的时候,我又一次被震撼了。从那以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开始积极参与进去。那一团团绿色的“能量”,再一次改变了河西走廊片区的面貌。

期待这“三千份”能量,能够再一次引来春风。

纪录片观后感1

题图截图自《河西走廊》纪录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