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上班这件事”小组有75万名成员,是豆瓣最大的小组之一。在这个小组中,我们能看到初入职场的人们那些细微而真实存在的困惑:
有的人即将入职,不知道“期望薪资”该如实写还是写得高一点;
有的人刚刚进入职场环境,发现克服不了自己的社恐;
有的人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失眠;
有人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询问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可以实现晋升……
在广大职场新人眼里,职场是个复杂的地方。胜利的人,升职加薪,财务自由,实现人生价值;失败的人,要么被“优化”,要么在屡屡碰壁后成为“老油条”,一辈子在基础岗位上做一个“打工人”。
透过每个细小而真实的问题,职场新人们想问: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失败,走向胜利,让职场成为自己的“主场”?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先生给大家的答案是:树立“经营者”思维,超越同事、上司、客户、和合作者的期待。
《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是松浦弥太郎先生结合自己作为书商、自由职业者、杂志总编、IT公司CEO的经历总结出的一套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心得。其核心便是“经营者”思维。
松浦先生是一个天生的“经营者”。他17岁从高中辍学,18岁怀揣梦想赴美国旅行,深深被美国的书店文化所吸引,回国后立即做起了视觉传达类书籍的销售工作。30岁起,他从开外文书店的朋友那里借来一点空间经营小店,同时也开始使用“移动书店”模式,35岁时找到合作伙伴开设了“COW BOOKS”。2007年,从事了20余年自由职业的他首次进入职场担任《生活手帖》总编辑,将自己的“经营者”思维发挥到极致,成功扭转了《生活手帖》销量低迷的趋势,将《生活手帖》的销量增长了几倍。49岁时,他进入IT行业担任美味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CEO,不仅通过学习快速掌握了IT行业的概念和逻辑,还像经营婚姻一样与自己的合伙人相处,将“经营者”思维与公司高管的职位完美融合,又一次实现了自己在职场上的华丽转变。
在《超越期待》中,松浦先生说:“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们的期待。”他从做生意的四个步骤“构筑关系——推销自己——谈判——克服困难”出发,分别阐释了每个步骤中,一个有“经营者”思维的人应当如何分析他人的需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解决他人面对的问题、巩固长期的关系,以超越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同时,他将这套原则内化于自己的人格,向我们展示人应当如何“作为商人活着”。他的心得看似是讲如何做生意,其实也是教会广大职场新人变被动为主动、由“打工人”向“经营者”转型的重要方法论。
从松浦先生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为了实现转型,我们需要超越他人对自己角色的期待、超越他人对自己提供的价值的期待、超越他人对与自己建立的关系的期待。
超越他人对自己角色的期待:不要因为自己是“新人”或“外行”,就放弃展现自己的优点、或放弃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在现有的角色上体现出了超越这一角色的思考力与亲和力,更多的机会才会向你走来。
超越他人对自己提供的价值的期待:职场的本质是老板或客户花钱买你的价值。当你展示出为对方提供价值更高的服务的实力时,对方不仅会被你的能力打动,而且会愿意花更多的钱买你的更高价值。
超越他人对与自己建立的关系的期待:任意两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经营改变的。只是坐在一起打字的同事也可能成为拿下大项目的亲密战友,拽得二五八万的客户有朝一日也可能是亲密的合作伙伴。重要的是,迈出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展现自己的真诚和潜质。
01 让对方接纳自己,从讲一个小故事开始
职场新人常常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是,自己没有经验,面对前辈时一无所长,找不到任何以展现自己的地方。“职场社恐”、“因为老板的一句话睡不着”的麻烦,便是常常由此发生。
而事实上,你并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展示。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展示的,那一定只是因为你不够了解自己。
有人说,我会滑雪,可我是做财务的,和滑雪八竿子打不着,这也是可以在职场上提起的特长吗?
在松浦先生看来,是的!
因为它是一个故事素材,你可以在与前辈和客户的沟通中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他说:“如果只在拥有傲人成绩后才敢堂堂正正地推销自己,此前不采取任何行动推销自己,那么你将无法前进。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时,说一些小故事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一章:什么是做生意之“从了解‘自己’开始”)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招聘便响应了这样的理念。麦肯锡十分强调“招聘有故事的候选人”的理念,在每次候选人面试中,首先安排一场“个人经历面试”,让候选人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不局限于咨询,也不局限于职场,只需要突出自己面对困难、协调矛盾、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经历。个人经历面试和常规的技术面试在最终选拔中各占一半的比重。麦肯锡希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不要求候选者有咨询行业或是商学院背景,但是它希望,每一位候选人都是有趣的,能从自己独特的经历中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你的小故事里,也许包含了关于你本人的更多优点,它是你目前的角色所不能体现的。把它们适时地讲给你的前辈或客户听,你就能超越他们的期待。
下一次沟通,不妨主动开启这个话题:“我来讲讲第一次上高级雪道时的体验吧!”你可以认真地讲,自己是做了多少准备才第一次走上高级道、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是多么地想打退堂鼓、后来又是怎样说服自己开始滑行、自己在滑行中是如何做的、最后的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你可能是个没什么工作经验的职场“小白”,但你通过这个滑雪的故事,向对方展示了你的热情和有趣,这就使你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02 加强知识储备,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在职场上,新人们非常害怕经历一个场景:明明自己对这个领域还是一知半解,却要在上司或是客户面前做汇报,末了还必须遵守规则问一句“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吗”。
他问的问题,万一走进了我的知识盲区,该怎么办?这是不是我没有准备好的缘故?我是该诚实地说自己不知道,还是该绞尽脑汁猜一个答案?
松浦先生给我们的答案是:在确认自己是做过功课的基础上,诚实地说不知道。他说:“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好处是即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坦诚地表示自己不知道。”(第三章:推销自己之“收集信息,游刃有余”)
一位在外资企业和国际组织有近20年的招聘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告诉我,她在面试员工时,会刻意准备一些“刁难人”的问题,或考察一些十分冷门的知识,或单纯出于“抬杠”的目的而问。结果表明,越是对面试准备充分、整场面试中表现得越自信的候选人,往往对这些刁难人的问题越能冷静地回答“不知道”,而回答了“不知道”之后再给出的猜测,又往往符合逻辑,有时能把真实答案猜个八九不离十。反之,那些拼命假装自己掌握了冷门知识、或者面对她的抬杠拼命辩解的候选人,往往准备并不充分、有很多基本的问题答不上来,表达也磕磕巴巴。
确保自己做了调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体现出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诚意,并且让你清楚了哪些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大方承认自己不知道,体现出一个人的坦率和自信,这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比起不懂装懂,承认自己不知道后,你每多做出一点符合事实的猜测、每多为对方做出一点点贡献,都是在超越对方的期待。
03 尽全力做,为加深与对方的联系而做
职场上最符合“超越期待”概念的事,是在一个人的舒适圈以外一点点的事。努力做了,就有可能成功,成功了,就能超越他人的期待。这符合人们的直觉,每个人都能想到。
然而,有太多希望能超越期待的职场新人,面对这样的机会,因为害怕自己不成功,最终选择放弃,缩在了自己的舒适圈里。
成功固然重要,但只有能够成功的事,才值得我们去做吗?不是的!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现你的优势和潜力的事、能够触动可以改变你命运的人的事,都值得你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松浦先生会说:“在生意场上,重要的是加深与对方的联系。为此,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拼尽全力去做,暂时将自己的敏感和羞怯埋藏在自己心里。”(第二章:构筑关系之“拥有一技之长”)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从母亲好友的只言片语里得知,当年如果母亲李焕英率队参加厂里的排球比赛,“大好事”便可以属于母亲、不会落到嚣张的王琴头上。
为了扭转乾坤,穿越回母亲少女时代的她拼命鼓励母亲参加那场排球比赛,在她看来,只要母亲赢得了比赛,便可以解锁那件“大好事”,改变自己的命运。但队友因斑秃而自卑无法上场,队伍寡不敌众,李焕英没有赢得比赛。
晓玲认为,既然输了,“大好事”便不会发生。不能扭转母亲命运的事实,让她感到内疚。
然而,在主席台观赛的厂长,却深深地被李焕英的比赛气质吸引。在比赛结束后不久,他为自己的儿子和李焕英安排了相亲,按照现实中王琴的命运轨迹,和厂长的儿子结婚后便可以坐享富贵,拥有一个优秀的女儿,未来在老工友面前长脸——这就是“大好事”。
晓玲因此明白,对母亲来说,开启改变命运的“隐藏结局”的先决条件并不是胜利,而是将自己的“精气神”在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面前展现出来。
做一件事成功与否,只是能否超越“关键人物”的期待的一个条件。即使你没有成功,只要你满足了超越期待的其他条件,那么改变命运的机会便会出现在你面前。满足其他条件的本质是建立和“关键人物”足够多的联系。因此,要为建立联系而抛却羞怯、大胆去做。
结语
职场之路或许布满激流与暗礁,但具备“经营者”思维,凡事为超越他人的期待而做,让他人看到自己超出现有角色以外的优点,让他人发现你真正的价值,让他人愿意与你建立联系、把机会带给你,你就能跨越那些细小的困惑,将你的职场道路越拓越宽,取得更大的成就。
希望职场新人们能从松浦先生的心得中感受“超越期待”的魅力,在职场上逐渐掌握主动权,顺利地开辟职业发展的航路,从底层“打工人”一路成长为一名有主见、卓越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