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廌学论语(为政第二|十一):蠢货不要说辛苦!凡事只觉辛苦者,必属蠢货无疑。

蠢货不要说辛苦!凡事只觉辛苦者,必属蠢货无疑。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

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了。

孔子说,天下道理,散在万事,但都会于一心。只有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功夫,而后能入我心,这叫学。同样,惟万物会于一心,所以要反复研究和探索,才能穷其精微,这叫思。

两者缺一不可。只知道干,不知道总结,理不明于心,换个环境又搞不懂了,终将昏昧困顿。如果只知道思索,天天想这想那,如同小马过河,想象过度,肯定会搞得危殆不安。

这个我体会太深了,自己以前学而不思的毛病有点重。

以前,工作非常卖力,但自己喜欢瞎琢磨,书读得少,请教得少。本来以为自己搞清楚了上一个问题,通了原理。结果到另外一个客户那,发现又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就连原来搞懂了的都怀疑是不是搞错了。

自己不是不喜欢学,是不懂得怎么学。现在总结经验:其一,要读书,尤其要读经典教科书,要有知识概念体系。一个前辈说通了其中关键,没有知识概念体系,就缺乏对事物认知的“轮廓感。”好比你去一个深山老林,没有看地图,如果贸然走进去极容易迷路。才到半山腰一个山坡呢,你以为到山顶了。很高兴,再走几步,发现又是一个下坡。你就会怀疑是不是路走错了。不停往返折腾,迷茫啊!其二、要拜师,向高人学习。“要知山下事,请问过来人。”本来可以“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得重走长征路,奋勇新征程。

累啊!蠢货不要说辛苦!


思而学之,这个我做得很好。也说说自己的体会。

思必须要思考两个东西。一个是本质,定义。一个是基本原理。思了去学,就是在干每一件事情,都要思考事情背后的基本义理是什么,要找到真因、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举个案例:

某上进阳光的女生,从财务系统调任总裁办副主任后,发现公司各部门办事推诿、工作不责任、到处喊冤叫苦。她很郁闷,觉得员工素质不行,刚创业时团结一致的文化氛围相差太远了。

这只是现象。根因是什么?是员工素质差,还是其他什么?

我帮她分析了一下。

三个根本原因:(一)小公司老板都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身边的熟人,任务交代下去,遇到困难老板也可以直接决策,马上解决。但公司大了,还保持这种习惯,交代任务喜欢见谁抓谁。(二)以前组织小,部门少,层级少,有时一碰头就解决了。公司大了,事情多、层级多,流程接口多,领导多、下面办事非常累,需要请示这个请示那个。(三)责任不清晰,加上工作越来越难,谁干得多,谁出错多,公司奖惩又跟不上,肯定都愿意躲懒。

那怎么办呢?

老板习惯不大好改。这时候总裁办就要发挥作用了:统筹、计划、组织、监督。公司交办一个事情下来,如果涉及到跨系统的工作,自己要站出来,把所有相关部门组织一起开个会。先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公司领导要装门禁卡。这个任务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其次,要一起梳理下干这件事的流程和关键事项及相互钩稽关系,排个计划进度表,一项项和大家讨论确认,统一认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部门不能独立解决的,要向上争取资源帮助推进,在群里通个气。最后,关键任务节点要督促,确保任务完满完成。

后来,果然发现,大家工作状态不一样了。一是,想躲懒也躲不了了,都摆在那。想找借口也找不了了,不能摆到台面上,都做了公开承诺。二是,最主要的是大家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不是天天忙而无效,最后还要背黑锅挨批评。

基本理念是什么呢?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人性本善,变坏大都是被逼上梁山。常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理才好管,领导以身作则,管理不是管控,派任务单。

这样,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都处理得比较好,悟性很高,不用再教每件事情怎么做了。

一念之间,就是天堂与地狱之分。

要是认为只是由于员工素质差,就会相互埋怨,相互拆台。事终究是很难做好的,领导也看不到你的价值。烦人苦己,这是地狱。

如果找到了根因,以良善之心处理好,则同事关系融洽,都愿意找你依靠。领导也觉得你可以创造新局面。皆大欢喜,这是天堂。

这大概是孔子说的致知格物吧。

《中庸》说,学习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少一样都不行。

【译文】

孔子说:“只知道蛮干不擅长思考,容易陷入迷惘。只知道思考道理,却不知道如何实践,容易导致危殆。”

【注解】

1、罔:钱穆注,有两解。一是迷惘。只向外学,不拷问内心,就容易迷惘。二是诬罔。不喜欢深度思考,不辨析真义,胡思乱想,自以为是。

2、殆:钱穆注,也有两解。一是危殆。老去想,不去干,在事上得不到验证,疑而不定,危殆不安。二是疲怠。折腾来折腾去,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廌学论语(为政第二|十一):蠢货不要说辛苦!凡事只觉辛苦者,必属蠢货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