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资质通鉴》,对一个人物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因杀妻而闻名的吴起。
吴起生活于战国时期,是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改革家。
最早是卫国人,起于鲁,大成于魏,惜败于楚。
一、吴起是个狠角色
吴起这个人出身“万金”,但为了求官而散尽家财还受到邻里闲人的耻笑和诽谤,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余人跑去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他曾为了消除鲁国的疑虑,杀掉了齐国出身的妻子,此事让他“青史留名”,母亲去世并不回家奔丧,被自己的老师逐出师门。
可以看出,吴起是一个“胸有大志 不择手段”的人,为了功成名就,一切都可以放弃。
二、吴起是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吴起这个人并不是对谁都像冬天般冷酷无情。他对待士兵同甘共苦,吃穿用度都比照着最低一级士兵的标准,还会亲自为士兵吮吸伤口的脓血。士兵可以为他战死“战不旋踵”。魏国成为战国初年崛起最快的国家,吴起功不可没。后来在管理西河郡时,军政和民政都治理得很有成绩。
三、吴起的职业经历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魏国总理岗位出现空缺,过渡时期就让“老资历”田文当了总理。这让吴起非常不服气,当面向田文抛出了灵魂三问:我战功比你强,管理民众,充实国库比你强,秦国还怕我,你承认吗?
田文心平气和道“我承认”,吴起问:那凭什么我要屈居你之下?
田文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你说该用我还是该用你。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管理上的一个经典难题,主少国疑,主君太年幼镇不住场面,大臣人心浮动,这属于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你觉得是应该启用大刀阔斧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你,还是众人眼中能力不突出,却德高望重的我呢?
吴起被折服了。他当面质疑田文的事引发了国君的忌惮,所以下一任国相的人选并没有轮到他,而是轮到公叔。
公叔给魏王献了一计:你把公主许配给吴起,你看他要不要?如果推辞,那他就有异心。同样身为驸马的公叔,和自己的妻子上演了一场戏,让自己的妻子当着吴起的面对自己百般凌辱,吴起对娶“公主”这件事有了不好的心理准备。吴起果然中计了,拒绝了魏侯之后,赶紧跑到了楚国。
到了楚国,他经历了考验,终于当上了总理,同样的,也不可避免地带他走入了人生的末尾。
三、吴起的结局是否可以逆转?
到了楚国,楚王为了试探吴起,让他先负责宛守(河南南阳,是楚国打下来的封地),让他在这个过渡期内积累业绩,只要业绩好就能上位当总理;另外要看能否对老东家魏国下狠手。
吴起和魏国决裂之后,就不会再留情面,所以这一年充分得到了楚国的信任,被提升为令尹,就是楚国的总理。
楚国这么着急启用吴起,也可能因为楚国的陈年痼疾太多了,急需要这样的急先锋来清扫障碍。
于是吴起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简而言之,就是把既得权益阶层的利益分割出来,不断让大士族去“上山下乡”,开垦荒地,把世家大族的钱捞出来富国强兵,养军士,征战国土,制霸战国。
吴起不只改革力度超大,改革敢从最硬的骨头入手,啃权贵阶层,还管理得特别细,对城墙的建筑标准这种小事都会事必躬亲。所以引发了从上到下所有人的不满。既然改革的红利指示富裕了国家,而参与改革的群体只能不断牺牲,这种矛盾使吴起站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
等到吴起的背后靠山楚悼王死掉之后,贵族们马上追杀吴起,以解心头之恨。叛乱分子射杀吴起时,难免会伤害道楚王的遗体。吴起表现出了超高的兵法:拔出了自己身上的箭,插在了楚王的遗体上,为了栽赃给叛乱分子。损伤国君的身体,这是灭族重罪,《吕氏春秋》 很欣赏吴起的急中生智,死到临头还能为自己报仇雪恨。
至此,吴起的生命走向了终点,他的改革成果也随之破产。
他的解决是否可以逆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