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集】变

教育科学学院 秦仟 20教育大类文2

我的家,远在大山之中,闭塞得紧。

以前回家,得沿着赤水河,一直往上走,渡口见一艄公,每人花上五毛钱,登船过了河,再循着光溜溜的泥巴路,东拐西拐,翻两座大山,过几次密林,瞅见远处冒着炊烟儿的瓦片土胚房,那便是到了。

大山里面是农村,三两户人家挨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屯儿。清一色的黑弧形瓦片,隐身在绿阴阴的树木中,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彩墨画,瓦片下是被烟熏黑了的房梁柱,横七竖八地交织着,撑着柱子的便是黝黄黝黄的土泥巴。这种房子现在不常见了,毕竟是危房,一场大洪水,可能就把土泥墙冲毁了,泥墙一散,房梁柱一塌,房子就倒了。没伤到人,自是最好,若伤了人,那可就不得了了,轻则床上躺一辈子,重则当场毙命。

村里公路不通,所谓公路,不过也是几块荒地里走的人多了,踏出来了一条不长荒草的大宽马路。人走尚且还需小心翼翼,就别说过车了,轮胎直接陷在坑洼里,卯足了火力也冲不出来,这时就只得喊村里力气大的男人们前来帮忙推车。学生们更是心酸,走着这条路去学校,又得走着这条路回来,家离学校远的孩子,一走可能就要走上一两个时辰。若是晴天还好,太阳暖烘烘的,把路上的泥巴都晒得干干的,鞋子一点儿也沾不上泥;若是遇上下雨天,泥巴浸了水就湿绵绵的,走上几步路可能裤腿上都卷起了泥。还有些孩子不小心,一个踉跄,身子就摔在了泥泞中,顿时衣服上,脸上,甚至头发上都沾上了脏兮兮的泥,摔痛了也没办法,爬起来回到家才能有干净的衣服换。

村里没有超市,没有小卖部,一切吃的基本都从自家土里来:腊月正月家家开始种土豆,三月忙着点玉米,还没闲着便开始种红薯,种完红薯又培育秧苗,估摸着秧苗能栽田了就开始放水充田。到了四月间,犹记得小时候,爷爷牵着家里养的水牛,把我放在牛背上,在晨光中缓缓向水田走去。到了我就坐在田埂上,看着爷爷牵着牛儿将水田翻个底儿朝天,奶奶苟着身子把嫩嫩的秧苗插到田里去,有时田里还会钻出一两条蚂蝗,咬上人一口,麻麻的。这虫子可狡猾得很,你正要去捉它,一瞬儿它就钻到人皮里去了,你得拿着小火熏才能把它逼出来。插完了秧,你还得时时刻刻盯着田里的水位,高了低了都不行。忙活完了才算真正进入了闲散时间,等着作物把花开。还没闲多久了玉米红薯都熟了,又得开始忙活着从地里一筐一筐地背回家。秧苗熟了,家里又带着打谷子的机器去田里打谷子了,谷子打完,寻着好天气晒干,就成米了。村里就是这样,种什么吃什么,种不出来的那便不吃了。若是盐巴之类的,那只能等着赶集天翻山越岭的到集市上才能带回来。不过农村人都穷,也没什么赚钱的门路,一般都是能省着吃就省着吃,实在买不起那便不吃了。

村里可没什么医院诊所,生了病大家都是能撑就撑,实在撑不住了就用村里的土方法,若是还不管用,才哄着自家小孩儿跑去请郎中来瞧一瞧。

这种穷日子任谁过都不开心,一年四季忙到头,终究只落得个筋疲力尽和快累死的结局。不过自从共同富裕,同奔小康,脱贫攻坚的口号喊响后,我的家乡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大变化啊!泥泞不堪的马路变成了水泥浇筑的平坦公路;破败不堪的危房也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小洋楼;特别是诊所的修建,更是免费为老人们服务;学校新了,小卖部一家接一家的开起来了;政府更是帮着忙把村民的粮食运到县城去卖了;大家的饭桌上菜系也越来越多了……真是人人脸上都笑开了颜。

如今的中国,像我家乡这样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的地方不计其数,中国变了,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也变了,变得越来越富裕。可这变的原因,都离不开一位又一位为扶贫而努力的工作者,离不开每一位扶贫工作者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谋得发财之路,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下一代的青年。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与青春,甚至有些英雄为此付出了生命,只为创造一个盛世,我相信,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们,在英雄的带领下,一定也能扛起重任。

老将不死,薪火相传!奔向小康,我们在路上,从未停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文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