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松下幸之助全传》
【作者】赵凡禹
【字数】
【正文】
这是我看过的最不负责人的书评(上面海报中画圈的部分),不但对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管理哲学、人生哲学完全不负责任,也严重对不起本书(《松下幸之助全传》)作者赵凡禹的辛苦付出!
这一句非常错误的话,把这一本书所想表达的精华思想,完全扭曲了。
松下幸之助本人,曾不止一次在公开的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本书第199页),他认为企业家的使命之一,是一定要赚取利润,这才是企业家对于社会最大的贡献,对企业所有同仁最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自己最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一个好的企业家,商人,不但要赚钱,而且要“厚利多销”!
这一点,我在一次看樊登直播中,也得到了解读,樊登面对书友质疑他热衷于直播,热衷于通过“樊登读书”盈利,表达了不满,认为读书人,不应该“盈利”。樊登说谢谢书友的好意,但是书友对于“盈利”的解读,恰恰是对樊登读书最大的曲解,樊登认为樊登读书不单单为为数众多的书友培养的对书的兴趣,更为广大的出版社,作家提供了推介的平台。他说道:“盈利”,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更好沟通,最好的润滑剂!(原话我忘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对此,我深表以为然。我认为这一点上,樊登老师的思路和松下幸之助是完全吻合的。
那么,是不是这一本书的推介语,要改成“以赚钱为目的经营之道”,或者改成“如何100天赚够100万”之类呢?
完全不是!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么这本书究竟再说些什么呢?
这本书,说了一个人最经典的“反脆弱人生”,说了一个起点很低的人,如何悟出了企业经营最基本的两条腿,以及悟出了一条如何把自己有限的一生,演变成人类进步重要一环的终极道理!
001 波澜坎坷的一生
松下幸之助生于19世纪末期。此时的松下本人,是不幸的,父亲做投机生意失败,家道中落,童年时代不得辍学当学徒,后面亲人相继离世,只有一个姐姐相依为命。松下也是幸运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日本最重要的明治维新时代后期,日本利用甲午战争的赔款,让松下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得以接受了4年的小学教育,日本比亚洲其他国家更早地意识国家整体的落后,开始奋起直追。
9岁,松下不得不辍学当学徒,后面进入当时比较先进的“脚踏车行”,学到了基本的“大阪商人经营之道”。
15岁松下决定开始进入当时日本最先进技术的电力公司,开始触及当时日本乃至世界最具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器行业。
24岁的松下,开始凭借自己的发明进行创业,期间数次濒临破产。
1923年,松下的事业步入正轨,新产品越来越多,销售渠道越来越广。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松下电器凭借“不裁员”策略,渡过了难关。
1943年,松下被日本军方要求进入战时状态,开始为军方效力。
1945年,日本战败,松下被美军定义为“财阀”,公司面临解体,松下面临最大的绝境。
此后若干年,松下电气逐步发展,壮大
1964年,已经70岁退居二线的松下,再度出山,出手改革集团销售网络。
从上面这些经历看一看出,松下幸之助,用一辈子的时间,画出了一条起起落落,曲曲折折,但是不断上扬的曲线。
以至于到了后面,松下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曲折。他认为遇到困境,不要惊慌失措,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既定的目标前进,自然有办法渡过难关?”。他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反脆弱的思路,把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他和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并列为上世纪最重要的成功学大师(哈哈哈哈,又是成功学!)
松下先生,把他的人生,变成一部反脆弱的经典历史教材,我个人认为,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
002 经营企业最重要的两个支柱
这两个支柱很简单,一个是技术(包含质量),一个是销售。
所谓技术,一定是企业自己能掌控的,不亚于时代最先进的,而且品质保证的技术。这一个教训,是松下早年创业最重要的收获。当年濒临破产的他,正是由于找到了能够传授给他关键技术的工程师,才得以最终起死回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松下就立下了“不是100,就是0”的经营理念。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最佳的品质的产品。这样才对得起顾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企业员工,也才有敢于在和经销商谈判中,保证自己最大利润的底气。他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不但要“厚利”,而且要“多销”。这个厚利的信心,就是来自于自己产品的品质和技术。
书中记载了一段往事,松下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决定和欧洲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办公司,利用对方先进的电器技术拓展自己的产品质量。对方需要收取一大笔的技术费。松下认可对方的技术,但于此同时,也向对方收取松下的“管理费用”,因为此时的松下管理制度,已经是世界级最先进的。
正是基于这种对技术、品质的追求,松下电气开办至今,已经是百年企业,兴盛不衰。
第二个支柱,就是销售。销售思想的传承,来自松下9岁开始当学徒的耳濡目染,来自于松下后期对于世界先进管理制度的不断学习,来自于松下对自己经营思想越久越坚定的执念。松下的销售理念,最经典的就是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同时最大程度兼顾对方的利益,替对方着想,在这其中,找到 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因此松下反对经商普遍奉行的“薄利多销”,而提出“厚利多销”,并且把这一句看似及其矛盾的对立点,统一起来。
这也是松下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人生经验——不要轻易以为这个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矛即盾,绝对不可调和。往往就在之中,一定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地带,有着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销售的智慧,也是沟通的智慧!
003 堤坝和自来水
松下的堤坝理念,第一次听说,不是从这本书中。而是从日本另一个经营大神——稻盛和夫的书中看到的。
年轻的稻盛和夫,去参加松下幸之助的演讲会。当时的松下已经是名声显赫的人物,稻盛和夫刚刚创业不久。
会议上,松下提出了他著名的堤坝理论和水库理论。他认为企业在顺境时,一定要积蓄资金,积蓄财力,积蓄人才,积蓄力量,不要轻易地扩张或者消耗掉,就像水库或者堤坝,在洪水季节积蓄水资源一样。而在淡季,在逆境时,正好可以把积蓄财力用以渡过难关,正好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对于工厂设备进行维护整改。为下一次顺境的到来做好准备。
稻盛和夫说当时现场的反应,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公开反驳说:“松下先生,要是我们像您说的那样,有积蓄,有积累,有资金的话,我们还会跑到您这儿来听您演讲么?”,“我们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才想听听您是怎么赚到的啊!”……现场一度尴尬。稻盛和夫回忆道,松下后面自己喃喃自语:“这难道不是很浅显的道理么?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其实松下先生不必要尴尬,这的确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在急功近利的人眼里,这个方法更本不值得一提。他们需要的是“一夜暴富!”,哪里等得了这样漫长的历程!
松下先生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就是“自来水”理论:当一个企业生产处足够多的产品,品质足够好的产品,以至于人们都能用得起,用得好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地和谐和美好。
这其实和我们的世界大同思想是高度吻合的。不同的是,松下先生一辈子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奋勇努力着,虽然他知道他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从这个角度来说,松下先生,是一个高度的理想主义者!
写到这里,又回到了前面,回到了那句推介语。
真正的推介语应该是:“不以盈利为终极目的的经营之道!”,“终极”这两个字,在这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终极目的呢,松下先生有松下先生自己的解读,我们读者读完了以后,有读者自己的解读!
而世界,在他发展的每一段的进程中,又有着不同的解读!
究竟怎样的解读,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