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寻找小糖人》

寻回黄金时代

——2020.2

堂吉诃德放言“天让我生在一个铁的时代,就是让我召回金子时代,也就是黄金时代。“

在骑士制度落没后出生的堂吉诃德,和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主人公西斯托·罗德里格兹——出生在美国底特律的民谣歌手——倒是有些跨越世纪的缘分。堂吉诃德的心是骑士的心,赤诚的仗义是骑士的仗义,手中的长矛和盾牌是骑士的装备,然而光辉灿烂的骑士时代于他,却已是头枕黄粱才能回溯的一场旧梦。《寻找小糖人》同样以一段生不逢时的咏叹开头:在70年代的底特律,颇有才华的酒吧驻唱被音乐经纪人发掘,无论是知名制作人还是老牌经纪公司,都断言他将在美国乐坛掀起巨浪,但专辑发布后却石沉大海。直到这无人问津的音乐漂洋过海,跑到南非烧了一把熊熊烈火,也点燃了一段出人意料的音乐传奇。

看过电影《哭泣的大地》《哭喊自由》,或对南非历史稍有研究的读者,不难想象种族隔离制度下一幕幕人间真实的惨剧。政府奉行白人至上主义,反人道的政策如同肆虐倾泻的洪水泥浆,将黑人们从世代生活的家园冲到蛮荒边野,跨种族的恋人被迫分离,年迈的父亲面对被划分为有色人种的儿子流下无力的泪水。政治的枷锁在人们的生活中拉起铁网,还要捂住反抗者的嘴,蒙上洞察者的眼睛。即使前头是暴力镇压的惨案,无数愿以命赌命的青年一次次举起抗议的标语,又一次次被黑洞洞的枪口推搡、撞击,逼回天罗地网的牢笼中去。昏暗的牢笼中是一片令人心惊的寂静,如同濒临沸腾的水面,水面下翻滚着积压已久的愤怒。而历史从来不吝给予引爆点。在经济低迷却难掩繁华的美国,罗德里格兹的歌声激不起半点水花,但这些反体制的歌词传到南非青年们的耳中却无异振聋发聩——深谙命运神奇之处的我们不难预料接下来的场面——纯粹、有力、平静地抒发嘲讽和抗争的声音,和南非人的心声共振,生活在美国底层的落魄青年和在南非铁桶统治下的青年共有着看透社会现状的眼睛、和要向世界向权威发出抗议的心。

赞叹于电影主人公们百折不挠的人格意志的观众们,大概会对罗德里格兹的人生际遇和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大感惊奇。专辑在美国发布后惨淡的销量,数次巡演也无法提振的名气,让罗德里格兹命运般地如歌中所唱,在圣诞两周前失去了歌手的工作,没有曲线救国,没有蓄力蛰伏,而是重回工地,重体力活与唱歌对他而言似乎有平等的意趣、挑战,并且无碍于他业已富足的精神世界。最富有意味的,是罗德里格兹在获悉唱片竟在南非盛传时露出的笑容,没有人在听到自己创造了如此大的成就时不会展现这种笑容,世代传承的基因中铭刻着人类对认可的渴求,只是表露的程度因人而异。然而这样一位拥有自然人性的普通人,却在得到业内人世称赞后甘愿放弃歌手生涯,甚至在成为南非的“音乐领袖”时仍在底特律日复一日用一身尘土换取微薄收入,这般克制平淡的生活状态却远比跌宕起伏的一生更令人哑然。

纪录片以罗德里格兹的专辑歌曲贯穿始终,直白而富有感情的歌词预告并牵引着故事的走向。故事的前半段加入了令人兴奋的悬疑因素,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人们接连出场,不同身份的叙述逐渐完整了罗德里格兹的画像,但他离奇的命运和身份仍隔离在南非和美国间充斥的一团团谣言迷雾后,令观众们也难忍好奇,想与南非的音乐侦探们一同寻找真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还创新地使用了剪影动画,与采访画面、历史视频资料相互补充,伴着悠扬清亮的歌声,使这场记录真实的影片亦成为扣人心弦的视听盛宴。

《寻找小糖人》导演马利克·本德让劳尔耗时三年独立制作这部记录影片,一度几近破产。幸运的是,这个让他深深着迷的故事同样令资深影迷们为之折服,影片揽获包括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篇奖”在内的43个国际奖项,也在美国专业影评网站烂番茄得到96%的高评分。除了有口碑保证的视觉效果,对于那些对人生意义仍有迷惑,想要寻求更多可能性的观众而言,本片也是不二选择,其中暗藏的许多哲理都能让他们有所触动,获益良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寻找小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