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年

忆旧年


作为一个80后,我们可能没有资格忆旧。因为我们的童年里,已经没有“吃不饱穿不暖”和“凭票供应”,过年基本什么都见得到,从瓜子花生饼干之类的副食,到各种各样的玩具,以及长辈的压岁钱。中国人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年”的意义是普遍的,甚至也是平等的,上至天子下到庶民,在这一天家和团聚的意义超越金钱和世俗,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共叙家常就是过年的最好图景。

80后们已经没有几代同堂,只是过年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做客”。我小的时候一般是大年三十在姥姥家过年,或者大年三十前坐车回奶奶家过年。奶奶家在白银,离兰州不远,坐车1个多小时就到。汽车站离奶奶家很近,从小巷走差不多10多分钟路程,就可以看见当时白银的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在那个年代,电视塔已经是睥睨大地高耸入云的建筑,因为那时人们没见过飞机,更别提什么摩天大楼了。城市一般也就是5、6层的楼房,可以看见地平线上的日出或者夕阳。大街上除了公交车基本也见不到什么汽车,人们基本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过年时一般是踏着雪回家的。北方的雪像面粉一样撒在路上,彼此绝不粘连;如果扫的及时,地上基本是没有雪的。可扫过的雪变脏了,失去了晶莹雪白的质地,堆在那里像一个丑陋的馒头,上面还有铁锹斑驳的痕迹。人们对于这样的雪是嫌弃的,而雪总是默默地任人踩踏,哪怕变成泥泞。我最喜欢的是无人踩过的雪地,那样洁白无瑕,透着遗世独立的味道;其次是雕梁画栋上的积雪,映衬着灿烂的阳光,显得那样庄重且神秘;再次是枯枝上的残雪,衬托着那些娇弱的枝叶,却又蕴含着无限生机,让人想象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积雪融化的地方可能会长出绿草,或是仅仅化为一团潮湿的春泥,被燕子衔了去,筑成新巢。我还喜欢从窗户望出去的雪景,凝结着雾气而显得那样朦胧;有时窗户上还会结成各式各样的窗花,让再心灵手巧的媳妇儿都自愧不如。

过年当然还包含着饭菜的香气,亲人之间的问好寒暄,燃不尽的烟花爆竹,满地的爆竹红纸,等等。中国人是注重年的,注重“一年之计在于春”,否则春节不会是最隆重的节日。一元更始,万象更新。中国人崇拜新,崇拜春天,好像日子到了春天就会有生机,有希望。大人希望孩子们新年长得更高更壮,学习进步;希望自己新年有新作为,加官进爵、财运亨通。无论结果如何,老老少少都沉醉在自己的美好心愿中,颇有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心愿那样简单、善良、为了某个单纯的信念而努力活着。

北方过年主要吃炸丸子排骨、卤牛肉卤猪舌、油炸花生米、皮冻、胡萝卜丝拌粉条,配上几个热菜:红烧肉、红烧鱼、红烧茄子豆角,再加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小吃有炸油果馓子,带壳花生,水煮西瓜子等等。小时候已经有了牛奶糖,渐渐有了健力宝、可乐、雪碧等饮料。大人间饮酒主要是白酒,有“西凤”“杏花村汾酒”“五粮液”,后来渐渐有了啤酒、红酒。小时候在商店里还有最简单的蛋糕,巴掌大一块,中间做成多红白相间的奶油花,配着两片翠绿的叶子,吃起来却没什么奶味,纯是甜味,且甜的发腻。那时我喜欢的食品还有3块钱的“早茶奶饼”,1块钱的“果冻嘟哩”,一毛钱一袋的“无花果”,当然还有各种“软包装”果汁,大多数果味很淡而颜色很深。小时候若想喝饮品,当然少不了“麦乳精”,喝起来略微有点奶香味;还有各种“桔子晶”之类的,颇似现在的“果珍”。有各式各样的水果罐头,最好吃的是“糖水桃子”“糖水荔枝”“糖水菠萝”,其次是“糖水樱桃”“糖水橘子”“糖水梨”。“糖水樱桃”罐头吃的是稀奇,因为平常集市上看不到此物,吃起来口味平常无奇,吃完嘴却红得吓人,我们孩子之间戏称“吃了人”,彼此亮出舌头以博得一笑。商店里卖的都是玻璃瓶的罐头,有“红烧猪肉”“红烧牛肉”“凤尾鱼”,自然也是过年走亲访友的拿得出手的礼物。

在奶奶家过年时一般都会和平时见不到的堂兄弟姐妹们相见,因此格外快乐。那时女孩子时髦的穿着是一双红色带白色毛装饰的小皮靴,红色带毛领的皮夹克。外套里面内搭的毛衣则是各位母亲巧手编织出来的,有各式卡通图案。记得大概是我11、2岁的时候,“旅游鞋”开始流行起来,一双白色的旅游鞋成为过年新衣最时髦的搭配,吸引着众多艳羡的目光。

哦,时代在变,不是吗?

现在我们徜徉在更宽敞干净的马路,住着更高的楼,吃着更丰富的食品,可谁又能说这比之前更进步,更幸福?在童年的记忆中,那一排排的平房、九曲连环的小巷,仅仅铺着沙子和煤灰的操场、蔚蓝的让人心碎的天空……都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瑰丽色彩。那些承载着我们记忆的载体——旧的工人文化宫、旧车站、旧工厂,难道它们没有一种激动人心的魅力和内在的安详与荣光吗?而更新、更快、更发达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价值吗?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会怎样。在他们成为中年人之后,是否也会坐下来一本正经地回忆他们的童年,而他们是否也会发现一些褪去的历史,倾颓的荣光,因失去它们而感伤?他们是否会因为“那旧有的生活存在着一种宁静与和谐、从容不迫的美”,已不复存在而感到迷惘?

人,究竟该往何处去?

人总是前方百计得到他没有得到的,而于他已经得到的,却又不甚珍惜,以至于失去后追悔莫及。

但愿人类的智慧能打破这种命运的奚落,而对于过往的价值心存珍惜。

并且将心灵永远栖息在那种宁静、和谐、从容不迫的美中。

即使老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