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显微镜下的大明》后感

经某学术公众号推荐,说《显微镜下的大明》能够代表一种严谨和证据充沛的学术态度,隧读之。
今日(2019.06.17)读完,觉得的确考证这些故事确实需要阅读相当广泛的史料,还要判断虚实,并以此重新建构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在结尾处适当拔高,凸显以小看大的立意。可谓功夫。
趁刚刚看完,有些感触,随便写写。

世间的对与错

开篇的丝绢案,讲述了歙县为了能够减少不公平的税额与其他同州五县进行相互拉锯的故事。为了减少税额,六县之间持续了几十年的斗争,从官到民都在为了本县的利益相互斗争,最后被一种和稀泥式的方式处理妥当。可见事件本事不论对错,不论公正,只要牵扯到广大利益群体,对于政府而言,维稳才是第一要义,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人与自然

第二篇保龙案,讲述的是婺源县为了保护山脉与石灰户的相互斗争。虽然当时保护山脉的原因是为了当地龙脉,以增加本地能够多产科举士人,但是最终目的都落在了保护当地的山脉环境,是明朝的环境保护运动。石灰户则为了利益和生存不断的挖掘石灰,破坏山脉,甚至整座山被直接挖平。看来古代山水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也受到了人类的破坏。地方官员与石灰户之间的斗争,充满了人性间的较量,如何制定有效的保护制度,如何突破政策的封锁,都十分讲究和值得思考。不过最终虽然明朝山水得禁,但是灰户后世继往开来,相信当今的婺源山脉仍然在被破坏和开采。从中可见,只要牵扯到持续的利益,人就会持续的想法侵袭与占用,直到利益被取尽。保护政策都只能起一时作用,不能保护一世。

吃人的社会

后续四篇,三篇是民众之间的案件,一篇讲述明朝黄册。但是都让我感到人类的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杨干院中恶僧想侵占他家钱财,而且施展各种计谋,也幸好这家人多业大,两边棋逢对手能够对上一对,最后才回归原点。后续的吏胥舞弊和冤死亡灵,全是恶人使恶,然后都碰上公正官员力图翻案,但结果前者成功得救,后者含冤被斩。社会中总有恶人使恶,以强凌弱,以权谋私,并且心狠手辣,非要他人家破人亡,避之不及。
明朝黄册,则是整个社会如何层层利用政策制度对弱者剥削。从大户,里长、地方官吏、南京户部,其他政府要部等等都要从中捞上一笔,谁人去管要死的弱小民户。有钱人,有权人,使恶人占尽便宜,想方设法将他人吃掉肥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显微镜下的大明》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