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路不免荒凉,你要清晰更要坚强

你是否羡慕他人活力四射却无论如何也没能坚持健身?

你是否羡慕他人妙语成珠却无论如何也没能坚持读书?

你是否常立flag却频频放弃?

你是否又一次搁置了新年计划?

你是否期待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不知如何引导?

你是否希望下属提交有创意的文案却不知如何推动?

明明目标清晰,为什么依旧屡试屡败?

是能力不足、方法不当?

还是动力不足、缺乏自律?


Episode 1   你不是缺目标,而是缺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与生俱来的需求,包括自主权、胜任力和联结感,这也是我们内在动机仅有的三种来源。当一个目标可以由自己决定,自己能够胜任并且与他人产生联结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动机会被激发出来。此时,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能乐观面对并感受到过程中的乐趣。

01   自主

削弱“自主”的最常见因素是奖赏行为奖励减弱了兴趣,使人的注意力脱离了任务本身奖励有可能引发过度竞争,导致不良手段。长远来看,奖励短暂改善了外在行为的同时,也限制了自主,削弱了内在动机,阻碍了自我成长。

我们可以尝试从内容(自己感兴趣)、时间(自己可把控)、方式(自己较擅长)和团队(与自我和谐)四个方面推动“自主”的实现。另外,面对一些“外在的”、“强加的”任务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自主环节挖掘任务价值提升目标的执行效果。比如,更换其中一部分内容、调整工作时间或场地、选择可以高效合作的团队等。

02   胜任 

对一项任务的胜任度越高,越能激发内在动机。

首先,相信能力可以培养和锻炼;

其次,通过刻意练习实现精益求精;

最后,承认不完美的存在,接受瑕疵及遗憾。

感觉到自主和胜任的挑战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活力、动机和幸福感。

03   联结 

被誉为“世界第一战略大师”的加里·哈梅尔认为,财富最大化作为一种情绪催化剂,缺乏调动人类全部精力的能量。如果认真追逐内心想做的事情,将利益当作副产品,反而会让人更有动力。可见,当我们想变得更有钱、更有学识、更有魅力时,追逐的都不过是一些副产品,它们无法使我们拥有内在动力,更无法使我们享有恒久的幸福感。

人受环境的影响,需要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当人拥有了比追逐本身利益更宏大的愿景,就能够超越自身的渴望,上升到帮助他人学习、成长以及改善生活。此刻,人的内在动机被完全激发,更容易进入心流时刻,也更容易达成理想效果。


Episode 2   你与“真正的”目标之间,还有四个陷阱的距离

有了充分的内在动机,实现目标的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然而,注意力分散、诱惑横行、计划不周、监管不足,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导致失败。

01   错失行动机会

由于事先没有计划,我们会浪费掉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因为取消了某个会议而多出来的时间,应该如何使用?懈怠懒散的人,只是用来上网、聊天;注重效率的人,会根据时间长短安排相应的内容;善于计划的人,早在会议取消前就准备了一种甚至几种方案。

02   目标难以兼容

既想尽快得到晋升,又想发展副业;既想提升专业技能,又想培养兴趣爱好;既想外出社交,又想沉浸思考。几乎一切目标都在相互竞争,时间精力却极其有限。不确定最重要的目标,会永远徘徊于两难境地。

03   目标决策不符

对于不同的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计划。本该推出某个产品后快速迭代试错,却因反复打磨质量拖延许久;本该了解清楚客户的喜好和需求,却没有充分预案就贸然约谈对方。这类行为可能致使低效,但更可能削弱内在动机,导致自我否定

04   缺少及时反馈

人为什么喜欢电子游戏?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进度条。天性致使我们不了解事情进展时会莫名紧张。因此,目标需要根据外界及自身条件进行阶段性调整。没有反馈,动力机制迟早会停止运转。

Episode 3   你的梦想:那么远,这么近

组织心理学家埃德温·洛克和加里·莱瑟姆在一项持续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拥有具体难度较高目标的人,比拥有模糊或难度较低目标的人更有成就。另外,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重视自我发展、进步而不重视成绩、排名或头衔)不会轻易否认自我甚至自暴自弃,总能从任何失败中不断成长。

01   心态:进取or防御?

对于相同的目标,有些人乐观,有些人悲观。乐观的人偏向“进取型”目标,悲观的人偏向“防御型”目标。比如,在孩子学习走路初期,将家中铺满绒毯和防撞海绵保护孩子,属于防御型目标;专门设置障碍物,鼓励孩子进行挑战,属于进取型目标。研究发现,拥有进取型思维的人,更容易被积极结果影响;拥有防御型思维的人,更容易被消极结果影响。因此,最好的策略是,在攻克目标时保持进取型心态,在达成目标后保持防御型心态。

同样表现出乐观情绪的人,也分为“对成功过程的乐观”(对克服各种困难充满信心)及“对成功概率的乐观”(认为能够轻松胜任目标)两种。第一种乐观有利于目标达成,第二种乐观却会降低我们采取行动的动力。

心理学家建议使用“心理对照”法全面、客观地对待目标。

第一步,写下一个目标。

第二步,想象目标实现后的情景。

第三步,思考一个实现目标的障碍。

第四步,再列出一个目标实现的意义。

第五步,再列出一个实现目标的障碍。

第六步,再列出一个意义。

第七步,再列出一个障碍。

02   目标:长期or短期?

心理学家雅各布·特罗普和尼拉·利伯曼发现,人在面对长期目标时,会重视现实意义而忽略可行性及操作步骤;面对短期目标时,会关注具体步骤而忽略长远意义。因此,面对长期目标,我们要先考虑可行性并制定计划;面对短期目标,我们要先为其赋予意义再逐步推进。

03   意志力:天赋or习得?

停止于开始之前,是降低对自制力需求的绝佳方式。

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意志力在其实现过程中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意志力就像人体的肌肉,既可以锻炼,也会产生疲劳。因此,我们要善用、节约意志力,并通过特定方式锻炼使其恢复如初,比如运动、刻意训练、远离负能量人群等。

(请点击了解更多提升意志力的策略:原来是这三个字,真正拉开了人生差距)

04   行动:随机or定式?

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过圣诞节的短文。他请其中一半学生立即决定写作的时间地点,而对另一半学生未提任何要求。结果表明,有计划的学生中71%的人提交了短文,而没有计划的学生中只有32%的人提交了短文。可见,事先确定行动步骤,建立一套“执行程序”,会削弱决策及刻意训练对意志力和注意力的损耗,确保目标实现

“执行程序”模板:

”如果......就......”(如果今天是周一、周三、周五,就在上班前跑步15分钟)

”......之后要......”(每天健身之后要开始读书或写作)

“当......时,就......”(当想吃零食时,就吃一种水果代替)

“每次......时,都......”(每次离开家时,都给伴侣一个拥抱)

05   复盘:正面or负面?

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可·奥勒留、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国藩、袁了凡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们为了自我管理、深度思考、周密计划、达成目标,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进行“复盘”。反馈可以确保动力机制有效运转,无论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差距、持续改进、实现目标


Episode 4   当你是父母、教师或上司

对内在动力的激发是帮助孩子、学生或者下属达成目标的基础。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尤查·本科勒指出,相比单纯的金钱激励,给予“掌控感”才是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帮助对方探索动机、为其创造归属感及价值感、提供选择并支持对方自主(包括偏好、原则、行为、时间、地点、步骤优先级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方式。

以身作则是帮助孩子、学生或者下属达成目标的动力。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拒绝读书,如何培养孩子的求知乐趣?如果教师经常迟到,如何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如果上司偏听偏信,如何要求下属开放包容?

合理、及时的反馈是帮助孩子、学生或者下属达成目标的保障。在进展不顺时直面问题,给予真实、具体的反馈,肯定对方的努力而不是成绩或表现,不否定对方的能力,不随意贴标签。


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

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赫尔曼·黑塞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别再止于理论。

此时,从最小的目标开始做起,

彼刻,方能通向诗与远方。


附:本篇内容相关书籍列表

1 《驱动力》 丹尼尔·平克

2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爱德华·L. 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

3 《奖励的恶果》:艾尔菲·科恩

4 《成功、动机与目标》: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想之路不免荒凉,你要清晰更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