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做对关键的选择,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讲书稿,可惜投稿“有书”没有反馈,还要再接再厉,发出来纪念一下。4700字篇幅很长,倾注很多心血,内容不乏干货,希望有缘人能够喜欢】

这本书名的起源,是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老教授说过的一句话:

“想象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里的世界,不是广义上的全地球、全人类,而是我们每天工作生活环境所组成狭义上的世界。

其实,不论是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大人物,还是饭堂阿姨、环卫工人这样的普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梅耶·马斯克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母亲,72岁出版新书《人生由我》,独自培养出3个亿万富豪子女,名利双收,世界因她不同。

特蕾莎修女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一生致力于帮助每时每刻都在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的人们,有名无钱,世界也因她不同。

王雅清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养育了包括李开复在内的7个子女,无名无钱,世界同样因她不同。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论当下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最大化自身的影响力,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李开复是如何做到最好的自己,让世界因他不同的。

一、始终坚持自我管理

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罗·勃朗宁

自我管理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词汇,很近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很远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在家被父母管、在校被老师管、工作被领导管,成长过程中没有多少能够自我管理的机会。

李开复在书中说:“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特别关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早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儿时的李开复,母亲对他很是宠溺。不管怎么淘气、闯祸,母亲都鲜有责罚。

但是在学习、谦逊、诚信的关键问题上,母亲却对他十分严格。会因为李开复背错课文打他手心,也会因为李开复考试满分骄傲自大而严厉责罚。

“要做就做到最好”和“你一定会成功”,是母亲对李开复的要求和期许。

在李开复眼里,父亲是严肃而遥远的,甚至一度让李开复认为父亲并不爱他。

有一次,李开复因为偷钱被父亲发现了,他本以为犯下这种原则性错误,严厉冷峻的父亲会狠狠地责罚他,结果却只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希望你以后不要让自己失望!”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他带来的愧疚,比任何打骂更有力量,也使他树立起了“为自己负责”的人生信条。

正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教育中,让李开复从小就意识到了自我管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帮助他在人生很多次关键选择中没有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初中时,李开复只身一人远赴美国读书。语言不通导致他上课就像在听天书,看小说成为了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

正是因为自我管理的意识,帮他关键时刻悬崖勒马,下定决心攻克语言难关。两年后,他就从单词都认不全的门外汉,变成了全州作文大赛前十名的优等生!

大学期间,因为不喜欢政治科学专业,李开复开始沉迷桥牌,严重时每天要打十几个小时。

意识到问题后,他主动争取转到计算机系,成绩从之前的C级倒数,一跃提升到A+级优异,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在哥大计算机系毕业。

攻读博士时期,一次暑期工给高中生讲课的经历,让李开复发现了演讲这块最大的短板,他的评分是所有老师中最低的,学生的评价是“很催眠”!

在他意识到未来工作离不开演讲后,他开始极力争取各种演讲机会,克服心理障碍。如今,每年他都要在各个学校巡回演讲几十场,每场几千名学生,演讲于他而言早已轻车熟路。

能够做对这三次关键选择,都离不开李开复对自我管理的坚持!

二、不断迭代竞争优势

尝试超越自己总是必要的,这是一辈子都该做的事情——李阳

建立竞争优势,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一直追寻的。而建立优势的核心,是发掘培养并不断迭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初到美国读书的李开复,并没显出什么过人之处。

有一次,老师在数学课上提问1/7=?,全班同学刚准备公式演算时,李开复脱口而出0.142587的答案,让大家都惊叹李开复是数学“天才”。

殊不知,那是李开复在台湾读书时背过的题目。

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李开复在鼓励和期许中,开始对数学愈发热爱,数学“天才”的标签成为了他学生时期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

到了高中,得益于“数学天才”的标签,他继续得到了重点关注。老师不仅帮他单独辅导更高年级的课程,还专门给他找数学竞赛的题目做。

高二那年,李开复取得了全州数学竞赛第一名,实现了从“假天才”到“真天才”的完美转变。

因为数学科目的优异成绩和老师同学的高度关注,帮他对其它学科也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高中时期,他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竞选了学生会副主席,赢得了全美JA创业大赛“年度最杰出公司”的奖项,收获了完美的高中生涯。

到了大学,李开复发现数学已经无法发挥更大竞争优势后,开始对计算机专业倾注了全部心力,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哥大毕业,顺利考取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

博士生涯期间,李开复选择了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开始了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次迭代。

他在设计奥赛罗黑白棋程序项目时,发现统计算法在语音识别技术上可能会有更好效果。面对导师提出并遵循很久的专家算法,李开复毅然选择了挑战权威。

终于,在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开复的统计算法将语音识别准确率从40%提高到了96%,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被《纽约时报》采访报道,还被《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

这个新的竞争优势,直接帮助他得到了苹果公司Mac III项目组的工作机会。即便在后期公司亏损项目解散的情况下,李开复还能逆势上扬,晋升为语音识别小组经理。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李开复争取到了在《早安美国》节目中展示技术成果的机会。33岁时,李开复已经成为了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到了微软以后,侧重管理职能的李开复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具体研发工作,原有核心竞争力不再具备优势。

为此,他成功创造了“最懂中国市场的美国高管”这个新的竞争优势,不仅让他帮助比尔·盖茨多次化解了微软在中国的业务危机,更帮他得到了后来创办谷歌中国的工作机会。

三次核心竞争力迭代,成就了李开复三个人生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三、一以贯之积极主动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机会——罗曼·罗兰

积极主动只是意愿问题么?并不是,这是底层思维逻辑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敢去积极主动,而是我们意识不到,原来这种情况下,还能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苹果公司工作期间,李开复赶上了公司“后乔布斯”时代的落寞期。围绕苹果的,是越来越难看的财务报表和一次又一次的裁员。

即便在这样的颓势下,李开复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机会。

他发现公司有很多可能成为主流的多媒体技术,因为没能在PC电脑上有效利用而被搁置。

于是,他主动写了一份《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抄送给了多位副总裁。

最后,高层采纳了这个意见,并将李开复提升为互动多媒体部门总监。

如果说这次晋升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那么成为总监后,李开复又一次发现“烂苹果”上新的“虫洞”,就真的是靠实力说话了。

由于他所归属的ATG研发集团是研发性质的部门,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即便公司持续亏损,ATG内部却依然松散惬意。

李开复提议将ATG从研发转为产品部门,直接面对市场,激发部门热情,帮助公司减轻财务压力,度过当前难关。

看起来对公司很有价值的建议,却被新上任的分管副总裁当场否决。李开复越级争取后,得到了居中解决方案:ATG研发性质不变,但可以让李开复单独领导一部分人分出来做产品。

正是这个李开复执意成立的产品部门,成为后来QuickTime、iTunes等著名网络多媒体产品的诞生地。

95年秋天,33岁的李开复成为了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不思进取的ATG也在乔布斯回归后被宣判“死刑”。

因为李开复一以贯之的积极主动,让“最惨”的苹果成就了“最好”的李开复。

2000年,成功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李开复得到了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晋升。

遗憾的是,赶上微软Windows XP巨大成功后的“迷茫期”,李开复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憋气”的一段高管工作经历。

面临着.NET项目被解散、MSN搜索业务被搁置、Windows Vista被重写的诸般无奈,李开复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地重组部门、沟通协调、处理善后。

关键时刻,积极主动又一次帮助李开复转危为机。

他充分利用自身对中国国情、市场、人才的理解,成功创造了职业生涯的“第3选择”,多次帮助比尔·盖茨化解了中国业务危机,实现了个人价值新赛道的突围。

即便在分管业务如此惨淡的局面下,李开复依旧得到了比尔·盖茨的高度评价,成为了那个时期微软公司七位高层智囊之一。

三次关键时刻的主动出击,让本该遭遇低谷的李开复实现逆势上扬!

四、只需关注能做的事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李开复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我们都听过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到错过的地铁、按掉的闹钟,大到计划执行不顺利、领导批评同事责难。

这些已然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总是在不停地羁绊着我们。

2005年,因为李开复选择去Google公司工作,微软对李开复和Google发起了史无前例的竞业禁止诉讼。

这场诉讼的“狗血”程度,怕是很多编剧都写不出来。

上一秒微软CEO鲍尔默还在诚恳地跟李开复说“岗位任他挑、薪资可以谈”,召开着挽留会议。下一秒李开复刚走出会议室,就变成了商量如何起诉李开复的备战会议。

很快,微软就在媒体上公布李开复的“闪电离职”,事实却是微软的“闪电诉讼”。毕竟,他连辞职信都还没有来得及交上去。

7月19日,在李开复加入Google的消息发布不到10分钟,微软就发布了“李开复加入Google是违约行为”,“李开复已经遭到华盛顿法庭起诉”等新闻稿,为了渲染公众情绪,这里更是加入了对“忠诚”的探讨。

他的离职,已然变成了一个公众事件。

除了官方的新闻,“蓄谋已久”、“争夺中国市场”、“李开复的代价”一系列咄咄逼人的新闻标题和论坛发帖在互联网上不断发酵。

后面事情更是朝着失控的方向一步步发展,李开复在谷歌的薪酬、微软的薪酬、个人信息申请表等隐私都被曝光到了网络上。微软也开始歪曲事实,将2004年给他的100万美元薪酬股票收入定义成了竞业协议补偿。

随之而来,互联网上围绕“诚信”的话题也愈演愈烈。最严重的时候,机场大多数杂志的封面都是李开复,随处可见有关他的各种报道。

最初那段时间,李开复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着充斥屏幕的负面新闻,整个人都不好了,体重下降,面容憔悴。

终于,在某天早上醒来后,他意识到失去勇气就意味着丧失了面对挑战的机会,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悔恨终身。

从那天以后,他要求自己全力聚焦在配合Google律师团队打赢官司上,那些不能改变的,全都不予理会。

终于在11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李开复可以逐步开展谷歌中国区的各项业务。

读完本书后,我们会发现,李开复有着过人的聪慧与天赋,有着让人羡慕的原生家庭教育。

同时,他也有着沉迷游戏、成绩倒数的行差就错,有着要么赶上苹果“落寞期”被迫解散项目、要么遇到微软“迷茫期”反复调整分工的事业困局,更有着SGI工作期间被迫贱卖部门、微软诉讼夸大抹黑的人生低谷。

纵然李开复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享乐沉迷、逆境低谷,只是他都成功走出困境,并在一次次苦难磨砺下,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高度。

要说他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比我们做对了更多次关键选择!

其实,《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背后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告诉我们:

这既是李开复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一生。李开复已经走完了“世界因他不同”前半程精彩的人生,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因我们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做对关键的选择,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