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汤笔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下厨房是基础。我追求的目标是尽量维护好营养,味道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量。按我现在的水平来说,还达不到讨论菜品派系,刀工刀法,口味独特,抽象概念的地步,现在最重要还是扣细节,还在第一步,因为这几年都没怎么做饭。当然细节无非就是步骤,药量,时间,工序,这些简单的东西,最后还是要总结出一套理论,这个理论我相信已经有很多很多了,毕竟中国人做饭也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步骤不能反过来,一定要先实践再上升到理论。

至于为什么网上已经有这么多教程了,我还要自己单独写出来。其一网上的教程是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按步骤,没有思考的,没有思考就等于没有存在于你脑子里。其二基本上没有一个教程是完全一样的,同样一道菜一百个人可能有两百个做法。我到底学哪一种,为什么,不仔细研究是不知道的。其三,教程是教程,每个人的学习阶段是不同的,有的大厨做了几十年,像我这样的小白需要从零开始,最基本的东西还需要研究,还需要求证,对于个人来说,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是最好的。

我认为煮饭这门学问,首先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质的。光会吃是绝对算不上美食家的,美食家的首要条件一定是会做,能够看懂一幅世界名画和创造一幅世界名画的功劳可以相提并论吗,创造和品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当然能够创造的人大多数品味能力都是超一流的,可并不能说品味能力一流的人也具备创造能力。反过来说也一样,一个能够做出很好吃的菜就未必是美食家,他未必就很懂美食。一个很会做饭的人,又很会评论美食的人,也未必能够开好一家餐厅,他未必是一个好的经营者。

过水,用冷水,以前省时间喜欢用热水壶煮水,原来是不对的。有视频说焯水会流失营养,本着求学的精神我搜索了焯水的资料,焯水去掉的泡沫,主要有嘌呤,所以关于焯水会流失营养这块,蔬菜类的会流失比较多维生素,跟水温和时间有关,肉类从现有资料看,还没有看到有说服力的文章。煮沸以后捞出,捞出以后再用冷水冲洗。冷水下锅,是为了更加彻底的排掉肉类中的血水。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两道门,温度达到三十度的时候打开一道门,温度达到六十度的时候打开第二道门,在两道门的作用下挤掉肌肉里面的液体。

有的视频推荐油下锅炒一下,这一步可做可不做,目前看一些大厨的视频也有很多没有这一步的。

准备食材。每个人有每个的做法,不可强求,也不用强求,有些东西是大家都会放的,有些东西看个人。姜片,当归,党参,山药,黄芪

用姜可以去腥味,这一点基本是公认的,去腥味有两点,一个是掩盖,一个是去除。掩盖就是味道要大过它,去除就是物理上的,或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不是物理这里不讨论)。姜同时具有以上两点功能,包括料酒也是同样的道理,料酒的味道和容易挥发的特点。具体是什么物质我就不记下来了,我也记不住,原理我知道就好。查了下百科,说实话我真的没见过种在地里面的姜,很多东西我们每天都接触,不过知道却只是它的名字。

下锅,用冷水,用盖子盖上,煮一个小时。

枸杞,红枣

最后放,食盐,放了盐就可以开锅吃了。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流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鸡汤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