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原文于2008-05-23 发表于新浪博客

               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狗、鼠、猫》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一艘白蓬船像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回头望去,远处的赵庄的戏台像一座仙山楼阁,被红霞罩着,吹到耳边来的是横笛,很悠扬。”这熟悉的段落是鲁迅先生《社戏》的内容,重读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在先生的文章里追忆着逝去的年少时光。

像鲁迅先生所说“是故乡的蔬果,是一种蛊惑,要哄骗我的一生。”,那段时光大概也要哄骗我的一生了。既然是臆想的虚假,为什么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童年的歌颂?我希望从先生的文章里寻找到答案。

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谁没有过自己百草园呢?孩子们的百草园在那些不起眼、大人不屑一顾的地方,那是孩子们用梦幻编织成的人间仙境。

无数的笑声交织在百草园里,当然也有哭声。孩子们开始了对外界最初的探索。他们的兴趣无边无际,疑问也就无边无际。

孩子们胆子问大人“怪哉是怎么回事”这类问题时,大人被这些“不务正业”的怪问题难住了,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们,就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这些答案是用想象织成的。孩子的世界是想像的世界,当你仔细听孩子的诉说时,总会感到迷茫,不知那句是真,那句是假。不要责怪孩子,不要在避开孩子求知的双眸后,再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就是孩子的世界。

人类在探索奥秘时,需要不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就是打开人类困惑的大门。美国一位医生在给一个小姑娘做移植手术前,十分担忧孩子会发生排异反应,可小姑娘的回答却让这个医生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让我的身体认不出移植的东西不就行了嘛!”,她只是把手术当成在乐园里的一个简单游戏,但游戏的价值是人类又一次突破了极限。

在孩子的百草园里,有着许多玩伴。游戏的形式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快乐,为了这个,孩子们就得学会迁就,所以无论玩什么,伙伴们都有发自内心的笑声。

童年的鲁迅让自己心爱的小老鼠游走于餐桌之上的情景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在大人看来这如何了得,甚至小老鼠还被允许去舔食碗碟,孩子是不会像大人一样去考虑这样做的危险,只要有快乐,如此纯净,孩子的世界是透明的。任何鼠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起码在孩子看来是这样。小伙伴之间没有出身家庭的烙印,没有功利的存在,就像少年的鲁迅与闰土。这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当长大的小伙伴再见面时,大家总是装作不认识,也许大家都害怕那份珍贵的记忆、埋藏于心中的天真,会因为岁月的洗刷,消失于成熟的我们的言语间,。

人们怀念童年,童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好奇、幻想、平等,这些编制我们梦幻的百草园的丝带上镶嵌的钻石,熠熠发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可这些人类的最初梦想,是受过教育、有着许多经历貌似强大,但内心脆弱的我们无力坚守的,所以在虚伪的我们看来它变成了一种蛊惑,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海市蜃楼呢。

但当你身处逆境时,会发现心中一盏明灯在闪烁,就像社戏里的那个仙山楼阁的戏台一样,虽然被红霞罩着,但未曾从你的记忆中熄灭,它始终在你心中的某个角落跳跃着,有了它的指引,黑夜里,你就不会害怕,它照亮了前行的路,从此,世界已然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暗里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