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43):陈绍禹回国(1):从陈绍禹到克劳白夫

1937年,毛泽东44岁。


1937年11月29日,毛泽东到延安机场,迎接受共产国际派遣从苏联回国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陈绍禹(王明)、康S和同机到达的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王明虽然不在国内,但他的影响一直在场。他挟共产国际之威以令国内,通过代理人贯彻他的”左”倾路线,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时,经历过西安事变,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我党已经在陕北立稳脚跟,王明本人也回国了。

先回顾一下此前他做过的那些事。

从陈绍禹到克劳白夫

王明,原名陈绍禹,字露清。1904年5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镇下码头。1919年到金寨志诚小学学习。1920年夏,王明考入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

“三农”由安徽省教育界进步人士朱蕴山等人创办。进步的校园环境对王明的思想发展有积极影响。他不但认真读书,成绩优异,而且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抵制日货斗争等进步活动。

1924年夏,王明由三农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简称“商大”)预科学习,开始了其思想转变的重要阶段。1925年6月1日,武昌各校学生代表在商大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全市学生立即罢课,并举行游行示威,声援上海“五卅”运动。

王明参加了6月1日的学联会议和6月2日的游行示威。由于他表现积极,被推为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联合会执行委员。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干事。1925年秋,王明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被编入俄文班。他给自己起了个俄文名字:“克劳白夫”(鸟的意思)。

抱上米夫大腿

莫斯科中山大学于1925年11月正式开学,目的是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

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所以苏联给予中国革命的很大支持。那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因此这所学校的学生,既有中共中央派去的,又有国民党选派的人员。

后来,国共分裂,这所学校成了专门培养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学校。

王明的俄文班列宁主义课的教员,是年仅24岁的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他能言善辩,对远东革命问题较有研究,成为王明崇拜的偶像。每逢上列宁主义课时,王明总是争着第一个发言。

王明在列宁主义课上的积极表现赢得了米夫的好感,又由于他在校内活动中表现积极,所以在1926年9月举行的中山大学学生公社(相当于校学生会)改选大会上,当选为学生公社主席。

米夫曾在1927年年初来中国访问,当时担任翻译的就是王明。八个月朝夕相处,王明跟米夫变得亲密无间,成了米夫的心腹。

米夫,目前在打仗的那个国家的、很聪明的一个民族的人。191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后毕业于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1925年后,历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校长、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1927年曾率联共(布)宣传家代表团来华。1928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中共六大。1930年至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行将王明等人安排进中共中央政治局,致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全党。1935年后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校长、苏联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所长。1938年死于大清洗。

初次回国,郁郁不得志

王明于1929年9月回到上海。

当时,中央安排王明到苏区根据地工作,但王明不愿意去苏区。中央按照惯例让他到《红旗》任编辑。按理说,当编辑是个美差.

但王明认为这是对他的羞辱,一直拖拖拉拉不肯就任,最后还向共产国际反映。

米夫嘱咐王明,要沉住气,静待事态变化。

果然,不久就等到了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毛年谱(143):陈绍禹回国(1):从陈绍禹到克劳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