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车企”粗制滥造”?中国造车这么难么?

私以为乘用车的产业链反映了国家工业水平。这几年国产车市场大兴,让我们想起了国产智能机刚开始发展的那几年:那么国产汽车发展能和国产手机一样顺风顺水么?

1.汽车产业究竟有多难?

        造汽车和造手机、造飞机究竟有啥区别?系统的难度上看手机行业的复杂性和制造程度比不过汽车;而飞机由于产量相对较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售后维护相对容易。

那么一个传统汽车制造商究竟有多少底蕴和历史呢?大概看下数据,德系的大众汽车成立1937年,奔驰公司的母公司戴姆勒成立于1886年。法系雪铁龙1919年。美系的福特起源于1903年,通用汽车比福特稍微1908年。亚洲日系车起步略晚于欧美,丰田1937,日产1933年。

       一个集团,动辄百年,在这百年来还一直紧跟时代步伐,数次引领时代发展;这百年来,无数工程师在其中倾尽心血。最终这些被固化成公司文化、知识产权、生产工艺。

当那些来自互联网、其它行业的挑战者跨界而来时,这些技术壁垒化成了深深的护城河和高耸入云的城墙。那些期望能够将这些盘踞行业百年的王者击败的革命者,大部分只有埋骨的结局

2.汽车产业是一个怎样的产业?

        汽车制造工业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不说表面上大家能看到的了,像是材料研发以及应用,电子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模拟技术。这些是很难通过模仿得来。

        再说到综合产量。汽车制造对于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会辐射到其他行业。比如现场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等各个方面需求。另外,汽车制造还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行业,它的上游行业几乎囊括所有制造业部门——冶金、电子、化工。

        据不完全统计,汽车有数万个零部件,设计寿命往往超过十年,期间要历经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但是作为民用商品,它还被要求维护尽可能的简单,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可靠性还要尽可能地提高,成本还要尽可能的低,怎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存在呢?要造出这一个物品,挑战是相当巨大的,考验的不是企业个体水平,而是国家整体行业水平。

        最后举一个例子。美国超越欧洲的时候,福特是在之前推出了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体系,欧洲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长期未能接受美国的先进生产体系,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影响导致欧洲生产效率落后于美国。

3.挑战者的机遇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有意见了。"上面说的和现实不同,你看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兴的力量现在也是风生水起。哪有那么难?",你说的没错。

        这里就要提一个前几年被吹爆了的概念:

颠覆式创新

来自其他行业的特斯拉,颠覆式的采用电动车成功的挑战了这些传统车场的大佬。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确实是一种破坏性技术,而且是未来一个潜在的威胁,创新者的使命是在不影响能够带来利润和增长的当前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确保这一创新在企业内部得到足够的重视。

2017年媒体哗然,网上各种对特斯拉对埃隆马斯克的吹捧。但是别高兴的太早,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事实上到2019年,再看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那些站在汽车行业顶峰的大场早已开始介入电动车、智能领域等这些市场,并且其产品的发展速度并不比那些挑战者慢。再回头看上一段"挑战"这个词好像不太贴切了,再去查下特斯拉的销量,对比一看::这哪里是挑战,应该只是挑衅

        故事里游戏里的反派总是被动等待挑战者等待主角去消灭,但现实不是故事。那些有着更多资源,对行业更加了解,有着更大工程师团队的传统车企无疑在这场战斗中占有了优势地位。

        当创新来到时,他们完全没必要火急火燎的去应对。因为这种变革还太小,他们只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王对王,去应对那些同等量级的竞争就可以了。只有当那些创新确定下来,真的有经济成效后,他们再投入资源并进行追赶就。反正在资源面前有创新是罗模仿的。而这个年代,即使再巨大的先发优势,追赶时间一般也就4个月左右。

        最后这种博弈本质还是回到了对底蕴、公司文化、资源的战斗上。而这种战斗从来都没有能够取巧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中国车企”粗制滥造”?中国造车这么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