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机的思维理解为什么不能看成功学(塔勒布作品读后感之二)

从随机的思维理解为什么不能看成功学

在读后感第一篇《重新认识随机和概率,相当于重新认识世界》中,我感叹世界是随机和偶然的,谈到我们常忽略的概率权问题,导致我们在决策的时候缺少了一种思维。

本篇,结合随机和黑天鹅的关系,谈谈成功学,主要内容包括:

成功学的本质问题在哪里?

哪些问题导致我们忽略了成功的随机性?

我们该如何批判性地理解世界?

01 我们喜欢“柏拉图化”的模式

会议上,老板问:“这个季度的产品销售为什么这么差?”

有人能从消费者倾向、产品质量、市场促销、人员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分析,形成一整套需要改进的行动方案。

如果有个家伙说:“很可能就是个运气导致的偶然因素”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喜欢谁?而真相更可能在谁的观点中?

塔勒布在他的书中,有个很重要的定义,叫“柏拉图化”[2]:

我把由于只关注那些纯粹而有明确定义的“形式”而导致的错误称为柏拉图化,这些形式包括物体(如三角形)、社会概念(如乌托邦,即根据某种“理性”蓝图建立的社会),还包括国家。这些美好的形式有一个侧面影响,就是当它们占据你的思想时,你会把它们具体化,并开始忽视其他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事物,那些更为混乱和不可捉摸的事物。

在分析问题,我们喜欢有因必有果,我们喜欢言之有物而不是泛泛而谈,我们喜欢付出与收获对等,我们喜欢未来可预测... 这样的柏拉图化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安全感倍增。

我们喜欢柏拉图化的思维

而成功学正是一种柏拉图化的思维。卡耐基认为[3]:

成功是一门科学,是有很多规律在里面起作用的,不一样的人,有着相同的成功规律。如果找到成功的规律,成功就变成了非常简单的事情!

成功学一般先贩卖一些令人不安的焦虑,然后通过一堆真实、具体、感人、励志的故事和案例来进行分析,并构建出“因为 XX ,所以成功”的优美范式,最终能给出确定的分析结论和明确的答案。

但是,真实的世界却不是柏拉图化,充满着不确定的随机因素,随机代表着未知、不确定、不对称的,是空洞抽象而非具体的,随机的思维不够“高大上”,我们经常会鄙视那些不敢下肯定结论的专家。

我认为,成功学不能完全适应这个随机的世界,成功学的柏拉图化思维,主要有因果谬误、证实谬误、叙事谬误三方面。

02 因果谬误:追求因果关系是我们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什么事情,如果找不到背后的原因,我们立马就会失去安全感。所以,我们喜欢把偶然的相关性关联为因果关系,这就是“因果谬误”。

我们成功了,就喜欢构造出自己当年敢于冒险、感于拼搏的主观因果关系。失败了,就构造出竞争对手耍花招这样的原因。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找到了很多“必然性”:我们会认为明朝灭亡是崇祯皇帝无能、美国南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正义”、诺基亚失败是“盲目自信”...

但这都是事后的分析,当你知道崇祯一上台就能果断铲除魏忠贤;当你知道南方政府在大量印钞搞垮自己经济之前还节节胜利,且有英法两国支持;当你知道诺基亚也在尽力改进塞班系统,且一个品牌当时占有全球40%的市场(后来还未有公司超过)... 如果你在当时进行预测又会怎样?如果崇祯当年迁都南京,明朝是否还会灭亡?

而我们现在的成功学,不过是事后从案例中找出这些关系,而且还通过各种鲜活的“证据”让你不得不服,这就涉及到下面这个“证实谬误”的问题。

03 证实谬误:我们以为的“证实”有漏洞

在逻辑推理中,我们最常用的是归纳法,例如:

现象:汽车有轮子、摩托车有轮子、火车有轮子
归纳结论:车有轮子

但是归纳法对证明来说是有漏洞的,你费力地找到 1 万只白天鹅证明天鹅是白色的,我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证伪你的命题。上例中,风车没有轮子也可以证伪那个结论,归纳法永远无法真的证实,这就是证实谬误。

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证伪

逻辑推理中还有一类方法叫演绎法,例如:

大前提:人会死
小前提:朱元璋是人
演绎结论:朱元璋会死

演绎的关键是保证大、小前提是常识或者是不证自明。特别是大前提,要做到严谨,往往会追溯到第一性原理,所以,演绎法是个比较高级的逻辑推理,但是使用起来比较难。

塔勒布提到:当一个人心中认定一个因果关系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相关的证据。极端案例是,只要你努力去找,就能找到跟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气温变化具有同样曲线走势的证券![1]

相反地,只要你认真去找,也肯定能找出一堆相反的证据。

成功学常用案例归纳法,归纳法很容易被不喜欢时刻思考的大脑所接受,而演绎法比较烧脑。这也造成了典型的问题:

可以找出一堆案例说明“自信者”、“独立思考者”可以成功,但是也可以找出一堆案例证明这类人的失败,当然,这时候不会称他为“自信”、“独立思考”,而是“过度自信”和“刚愎自用”。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例如“敢于冒险”、“信任别人”、“匠心匠人”、“忘我工作”等等优秀特性,同样可以套上面的因素。

从随机的角度可以这么理解:创业成功,要在最好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协同最匹配的人,刚好做了最合适的决策。而那么多人创业,总有那么几个人的运气一流,做到了以上的事情,而他们的素质能力或许比其他创业者并不突出。

04 叙事谬误:每个成功学大师都是演说家

在成功的分析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但是又很无聊的因素:“随机”或者“运气”。但这个抽象因素在归纳法前是失效的,也是很难描述的。

你想想,一个成功学的分析师,他分析了一个案例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最重要的因素是“运气”,大家是不是会认为他很 Low ?

女性的裙摆变短了,股市上涨了。 本来是两件事情,如果有砖家解读说,股市上涨了,炒股的男人有钱了就会找暧昧,女性自然也会随着更加性感化。是否觉得有点道理?

还有,一个叙述:“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如果有砖家解读说:“国王死了,王后悲伤地死了”,你会觉得非常合情合理,但是真相可能是王后意外滑倒摔死了。

我们通过故事、情感、生动的叙述加以描述,就可以把构造出一些合情合理的东西,这就是“叙事谬误”。

为什么成功学的大师大都是演讲高手?完美地叙事就是他们的赖以吃饭的技能,他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励志的鸡汤调动你的情感,和你产生共鸣。

这就是所谓加工过的信息“有毒”,越是鲜活的案例越能蒙蔽我们的眼睛。新闻、媒体、有技巧的演讲者,都具备释放“毒信息”的能力,他们所要的目标是抓眼球,然后才是讲真理。

这些“有毒”的信息让我们误判了事情的概率,

开车 20 多公里送朋友去机场,临别赠朋友一句“一路平安”,如果按照事故概率,或许对方才更应该对你说“一路平安”。

一个新药报告会,你会直接说经临床测试,仅有30%的人疗效还不太明显,还是现场事先安排好几个被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效果好?

你想要去投资基金,投资经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立马筛选出连续多年盈利的基金给你看,事实上,他们的实际能力比其他亏损的基金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是一个“幸存者”被算法加工了而已。据说,巴菲特选择交易员,不光看他们的成绩,更要看他们的具体操作思路和过程。

我们天生喜欢故事、鲜活的案例,成功学也就这样打开了你的心门,这些“有毒”的信息不知不觉让你对背后的概率产生错误的判断。


鲜活信息的背后,你知道有毒吗?

05 以批判性思维看世界

回顾一下本文讨论的几个关键点。

现在,我凡是看到有类似成功经验、成功之道分享的,我一定会打醒 12 分精神,我会仔细思考几个问题:

  • 我是不是被强加了因果关系?
  • 如果都按照总结出来的几条做,失败的人有多少?
  • 当听了对方的话有点激动的时候,更要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对方的演讲技巧带入了“叙事谬误”。

我们应怎样看待历史呢?
历史可以借鉴,但是又不能犯“证实谬误”,
历史是成功人写的,有个东西叫做“幸存者偏差”,那些失败的人会永远“沉默”,他们没法站出来讲话。

历史没有那么多简单因果必然关系,更可能就是由“黑天鹅事件”主导,如果当年荆轲刺死秦王、项羽鸿门宴干掉刘邦、丘吉尔顶不住内外压力一念之差投降德国...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 这些事在当时发生的概率,其实并不小。

我们如何看待成功?
我们原以为世上事情有因必有果,总喜欢证明自己的思维和观察细微,从各种信息细节总结出规律。成功学,总是在已知的、确定的因素范围内去寻找答案,确忽略了这些不可捉摸的随机因素,自然不能反应真实的规律。

我曾经之前发布过一篇文章《我只想好好学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为什么那么难?》,文中已经列出了各种成功经验无效的情景,包括励志故事、鸡汤鸡血、名人名言等,也提到了类似“事后诸葛亮”式的成功经验总结。

还总结出了一个公式:


成功=(天时,地利,人和,能力) * 努力

这个公式并不是一个精确的规律,但却包含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和把控这个不确定的随机世界? 按照塔勒布的观点[2],我们无法预测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尽量把自己置身于“正面的”黑天鹅事件中来获益。如何做到? 我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谈到一个颠覆性的职场发展思维 《在职场中掌控“极端斯坦”(塔勒布作品读后感之三)》

最后留下一个场景:你去医院,如果一个医生说:“你就是 XX 病,吃我的药就行了”,另一个医生说:“没有证据表明你得了 XX 病”,你认为哪个医生更专业?

---END---

参考资料:
【1】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
【2】塔勒布《黑天鹅》
【3】卡耐基

扩展阅读
1、《重新认识随机和概率,相当于重新认识世界》(塔勒布作品读后感之一)
2、《我只想好好学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为什么那么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随机的思维理解为什么不能看成功学(塔勒布作品读后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