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美食,是漂泊生活中最后一点温柔


武汉最近从初秋直转成了冬日,连绵几日的秋雨彻底浇灭了2018年最后一点余温。周四下午公休,我躲在宿舍的椅子里,吃着烫嘴的自热火锅,打开了期盼已久的《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由拍摄过《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的陈晓卿导演,以超高水准展现出导演的功力。每一帧充斥着生命力和无穷的想象感,旁白一贯的细腻生活,不刻意的渲染着温暖感动。导演陈晓卿毕业于中国中国传媒大学,主修摄影,同年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美学。所以连“吃”都变得不俗,不同于以往的《舌尖》,这次的《风味人间》在第一集里就加入了三个国家,安徽的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甘肃的土豆泥与法国的土豆泥、江苏的大闸蟹与荷兰的大闸蟹进行对比,不停的转场,地球两端上的人们用各自的智慧烹饪着相同的却又有不同风味的美食,缩短了距离,放大了温情。


《风味人间》给人一种温暖动人之感,它所拍摄的极少在整洁如新厨房里配着高高厨师帽进行专业烹饪。更多的是百姓农民在脏脏的土地上,抓起鲜活的石材,就地取材,席地而做,生锈的铁锅里炖煮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佳肴。珍馐美宴在朴实的人面前,不过是一种与家人传递着爱的介质,无论一天有多劳累,只管在一起做一顿饭,拥拥挤挤的一桌人,就足以幸福了。


有一段是在河洛平原上,爷爷奶奶收割小麦给孙女做“碾转”吃,把新鲜带着汁水尚未成熟的小麦割下来,去壳后阴干,爷孙俩把小麦放到石磨上碾压后,制作而成“碾转”。工序复杂,爷爷、奶奶和孙女在桌上吃着“碾转”做出的菜,忙碌一天的爷爷含笑问着孙女“开心不?”十分温暖,记忆深处一定有道食物是家人特殊印记。我的故乡桂林,处处都栽种着桂花树,每到初秋,满城飘香。小学放得早,四五点钟跑回家拿上塑料袋,和小伙伴在小区花园里“打”桂花,一个爬上树上摇,一个负责在下面接“桂花雨”,收好一大袋花。就兴高采烈的跑回家,和外婆筛桂花,抖出小虫儿啊抖出叶芽啊,抖啊抖啊,终于把童年也抖去了。最后用水煮一把桂花,加一大勺蜂蜜,甜腻腻的气味盈满了整间屋子。这也就难怪看这档美食节目会思乡了。

美食不只是味觉上的感触,更是人文、人情的探索,每道菜里都藏着一个灵魂。在马肉上会开花的雪,附着在火腿上会消溶的盐粒…导演用显微镜式的镜头,带着观众窥探每道风味里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人类无穷的智慧,用这类“小”去见背后的“大”。跨过大山大海,又淌过小流小溪,穿过一片片竹林,骑过荒漠大地,一道道小菜,一片片大好河山,地理与人文,不变的是,人情温暖。


片尾让人最为感动,也最为创意的拍摄,一对父子在海水上配合着打旗鱼。在波涛汹涌的、暗流交杂的海域上,儿子站在高高的船头,指挥着驾着轻巧镖鱼船的父亲,在海浪里寻找追逐着难觅的旗鱼。海风中,寻找了一百多天后,一无所获,父子俩再次出寻。风中浪里漂泊摇晃的船,儿子在船头上笔直的,眼睛在海面上找寻着,父亲在船舱里一手把着舵,不住的看着窗外翻滚的海面。儿子终于看到旗鱼,用力往水下插下去,没中,紧盯海面,父亲和儿子配合着逼近旗鱼。旗鱼在海里迅速的摆动着,想要避开。儿子调整好方向,又一次向海奋力了下去,大半个身子都要埋进海中了,中了,中了!父亲紧盯着,然后松口气,再挤出了眼纹。

观众跟着打旗鱼似的,终于松下一口气。一个小时不到的记录片就悄然结束了,观众们都意犹未尽的砸吧着嘴,脑里飘着这里那里的美食,勾起这座那座城市的回忆。

我很喜欢节目里广告词的一句话“有家的地方才是人间。”有了牵挂,有了羁绊才有了风味:有了屋顶,有了亲人,才是人间。这档美食节目不在是挂在天上高高的月,让我们这些馋客看得见吃不着,它投在土地里只要有了情,每道都成了佳肴。       

在冬日里,我们值得被美食温暖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味人间:美食,是漂泊生活中最后一点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