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 立德人物|解读家庭教育结构,康丽颖与孩子亦师亦友

​​

康丽颖是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康丽颖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与丈夫相敬如宾、和谐恩爱,与女儿亦师亦友、共同成长,在首都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里,对待学生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们都喜欢她,尊敬她。这源于她在家庭教育领域里深刻的研究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家长及孩子们如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优秀家风是缄默的知识和实践的智慧

康丽颖的母亲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联合家庭中,一起生活的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二三十口人住在一起。母亲说最小的叔叔不过大自己3岁,天天和她一起玩耍,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两个人差着一个辈分。母亲说大家族的规矩很多,比如吃饭长辈动筷子才能开始吃,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吃菜的时候只能夹自己旁边的菜,不可以用筷头乱杵菜……这就是康丽颖母亲家的内生制度。随着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间,这种内生制度也传承到她的生活中。小时候和姥姥、姥爷一起长大的康丽颖,即使再受老人疼爱,吃饭时也一定是在老人先动筷子之后才开始吃,想自己先夹菜,或是主动说自己要吃什么,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吃饭长辈先动筷子的内生规矩不能更改。

老人先拿起筷子后,总会夹一筷子外孙女喜欢吃的菜放到她眼前的菜碟里,但是这口菜,也得等老人自己夹了菜吃了之后才能吃。成家后,她也把这个规矩传承给女儿,所以女儿两岁时就知道吃饭时等老人先动筷子,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让老人尝,这种内生制度几代传承下来,就是家风。优秀的家风一定是建立在亲情之上,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也一定是以亲情为基础的。在康老师看来,我们应该把家风和家书、家规、家训区别开来,因为家风强调的确实是实践的智慧,它是缄默的话语,却可以成己达人,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反思家风,践行家风,在家庭中重新梳理和树立家风,这不仅是优秀家风的传承,更是家庭智慧的总结和凝练。

优秀的父母要有农民心态

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养育,在养中育。养育要求父母陪伴孩子,在养的基础上把他育好。这里的“养”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照料、抚养,把孩子身体养好,同时也得让他心理健康,也就是心理抚育。还有一些社会性的品质,也要通过“养”让他具备。康丽颖曾做了一些研究,研究表示,优秀的父母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应该有健康的人格和心态,比如乐观向上。做父母,是言传身教,要创设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所以优秀的父母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

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有些家庭会有两个孩子,父母要公平公正,尽可能一视同仁。父母要有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会鼓励和夸奖孩子,要善解孩子的意思,还要学会反思。

父母要有一种农民的心态,比如这个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会指责这个庄稼和农作物吗?他不会的,他一定会想,这是我没养好,我可能不懂它的习性,是我有问题。此外,父母要在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建立平衡,优秀的职业人不等于优秀的父母。

好的校外教育滋养孩子的生命

康丽颖的女儿四五岁时,喜欢去楼下的草坪抓蚂蚱。有一天,她把蚂蚱装进玻璃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毛笔在爷爷的宣纸上画蚂蚱,简单几笔竟然把蚂蚱腿上的绒毛都画得活灵活现。她之前从来没有学过画国画,康丽颖当时很惊讶,问:“谁教你画的?”女儿回答:“蚂蚱呀,它就在我的面前,这么简单的事,你还问谁教?”后来康丽颖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了女儿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地方是,她有很强的观察力,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得很好,对色彩很敏感,对线条把握得很准确,她是有绘画天赋的,于是康丽颖问女儿想不想报国画班,女儿说想报,康丽颖又和她谈:“你想学国画,妈妈支持你,但是我要提醒你,这是你自己做的选择,不是我给你做的选择。

我希望你可以坚持,坚持对于你来讲是一个历练,对于妈妈和老师来讲是一份尊重。你能不能坚持?”女儿说:“可以。”康丽颖还和她约定,上课前,她自己要把宣纸裁好,把各种画笔装在一个袋子里,自己准备好水瓶,这些事情康丽颖都不会帮她做。女儿一直坚持学了下去,哪怕刮风下雨也坚持去国画班。现在,康丽颖的女儿已经是一名博士了,依旧很喜欢画画,而且每次画画的时候,都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这就足够了。LEAD人物君想说,因为各种因素,很多家长已经离真正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远,而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快乐童年被剥夺,身心疲惫,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每个家长认真思考与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成就优秀的孩子的同时,也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家长。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LEAD 立德人物|解读家庭教育结构,康丽颖与孩子亦师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