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消费》再研讨

今天下午第三节听了倩倩老师的道法课,这节课一波三折,最初选择的是合理消费这一内容,但是上着上着感觉有些不好把握,于是调整成为慧眼看交通。当慧眼看交通这一内容思考的足够深入时,才发现太多的老师都上这节课,于是回归自己的本心,倩倩老师选择了合理消费这一教学内容。

对于这节课,老师思考了很多,包括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用书的反复研读。今天的这一节课跟前面的比较而言,整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主题内容的提炼也越来越简洁精准。这节课,葱孩子们喜欢看到的多彩的商品入手,勾起孩子们对购物的愿望。接着,孩子们现场书写心愿卡,在大脑中畅想自己想要的各种物品,接着老师分享了一个孩子的心愿,全班同学根据这个孩子的心愿进行分组讨论,思考想要的物品这么多,那到底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呢?经过讨论之后,孩子们去掉了手机,认为购买手机太贵,而且也不是当前最需要的;有的孩子去掉了漂亮的衣服,因为穿校服更方便更舒适;有的孩子去掉了书包,因为书包当前不是必须需要。孩子们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老师提炼出想要的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而需要的可以根据价格高低等来进行判断。

接着老师出示了情景剧:小倩需要一个新书包,但是和妈妈一起去商场购买的时候,她看中了一个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的品牌书包,请同学们帮忙辨析。孩子们一致认为,小茜不应该买这个书包,大家认为不应该攀比,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老师再出示妈妈的想法,妈妈结合当前的实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孩子们意识到:哪怕是需要也不一定是必要的,进一步过渡到我能要的。

整节课的层次比较相对比较清楚,会后经过红英老师和我三人一起讨论,再次优化了课堂的结构,认为一定要抓住学生课堂的生成,红英老师建议给出一个购物车,但我们又认为如果是购物车,学生填写购物清单,那他应该是建立在非常理性的基础之上,就是说真正需要什么才会去购买什么,因此我们还是放弃了购物清单,选择填心愿卡,就是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体会,我想要的并不是我需要的,从而意识到我想要的众多物品中,并不是真正需要的物品,把它拿出购物车,接着留下的就是我需要的放在第第二个购物车,但是再一次体会我需要的不一定是我能要的,再将我需要的中间一部分,我不能要的放到一边,最后第三个小购物车里,剩下的就只是我能要的。在层层的体验过程当中,让孩子体会到勤俭节约的意识。

今天我们三人在讨论的时候,包括孩子的语言,我们也进行了现场的模拟,大家都很投入,我想其实磨课的过程就是大家彼此共同思考和提升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理消费》再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