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金驻村之三 走,入户去(一)

      有时候我自己一个人静下心来会想,这一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我做的最多的是什么?思来想去,如果说根据驻村工作队的五项职责,细品的话,其中的每一项职责要落到实处,都离不开入户这一基础。所以说,入户是当之无愧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要务!

      来,听我给你说

      宣传党的政策是驻村工作队五大职责的第一项职责。只是村里的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年龄较大的群众之中,文盲或者半文盲的比例非常高。所以,想要把相关的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老百姓,让他们能够听明白,听得懂,记得住,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不仅如此,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门类繁多,非常庞杂不说,有些还容易搞混。比如有关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是"三免两补",高中阶段是"两免一助"。再比如脱贫的标准,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是"一超六有",贫困村退出的标准是"一低五有",贫困县退出的标准是"一低三有"。类似于这样的概念、门类非常之多,有的时候甚至于把我们自己也弄的云山雾绕,不知所云。

为群众宣讲政策


      鉴于此,我们工作队三人想尽各种办法,力争让每一个群众在宏观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立足于个人和家庭实际所需的核心政策。针对家里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我们就重点宣讲义务教育的帮扶政策,对高中阶段的,就先放一放;针对家里有60岁以上老人的,我们就重点宣讲养老政策和医疗政策,没有学生的话,教育类的相关政策就暂时搁置;针对家里有壮劳力,有外出务工需求的,我们就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外出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总之,因人施策,因户施策。

      不仅如此,我们把具体的宣讲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点上,让群众觉得言之有物,而不是泛泛而谈,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三月正值春耕生产,我们就和村两委的一起到田间地头,就着他们农忙,给他们讲一讲春耕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村内有红白喜事,举办各类酒宴的时候,我们就融入其中,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外,给大家讲一讲食品安全、消费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不得不说,为了这事儿,我们仨真的是操碎了心,大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感!

      19年春节过后,在东西部协作机制的运转下,我绍兴老家的新昌县和上虞区作为对口援助小金的地区,向小金广大的群众敞开了就业务工的大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待遇优厚不说,还承担往返的交通费用。获知这一消息之后,我们工作队三人和村两委的一起协商,筛查了全村比较符合要求的潜在对象,然后分别上门去开展宣传,征求意向。当时有一户贫困户,家中有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听家里人说,之前长期在西藏那曲地区打工,条件艰苦不说,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我主动找到了那个小伙子,专门给他详细介绍了绍兴务工的相关政策。带点私心,我还好好的把故乡夸赞了一番,希望他能够认真考虑一下。不过,这事儿后来也是没成,据他家里人说,他不是很想去,依旧跑去了西藏。我当时略感失落,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然,人各有志,也许在他青春的年纪里,西藏有更多值得他眷恋的东西吧!

    看看你们房子

      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农户自建,且同我们一般看到的用砖砌墙不同,它是用不规则的石头通过石匠的巧手,砌成一面面平整的墙体。曾经一个同来援藏的同伴给我说:"说真的,山里面其他之于我还真没啥,但不得不说,真的服这里面的石匠!"只是能工巧匠再好的技术,也敌不过时间和多变气候的摧残。长久下来,很多农户的房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针对群众房子安全隐患的问题,小金县设有专门的"藏区新居"建设政策,只要房子符合申请标准,每户即可获得2-3万元的专项补助,群众自行安排房屋的维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通过验收之后,即可获得全额补贴。

      我到村后第一次入户,便是同村长一起去看"藏区新居"建设户的房屋维修情况。那天我和村长又是上山又是进沟,一共也才走了三户。从我的角度来看,情况不是非常的乐观,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房子在维修之前是一种什么状态,但就我看到的维修之后的样子,觉得不是非常满意,甚至于感觉有点不伦不类。有的墙面坑坑洼洼,有的吊的顶棚摇摇欲坠……基于是第一次走村入户,我没多说什么,只是听着村长同群众交流,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哪些位置还需要再找人处理一下等等。

      等走完一圈,回程的车上,老头有点义愤填膺的对我说:"这些人啊,简直是!国家给你那么多钱嘛,就好生把自己的房子修一下,自己住着也舒服点。就不,想着就少花点钱稍微整一下,有些甚至连匠人都不请,就自己搞一下。你看到了,那个鬼样子!他们真是想的好啊,这样等到钱下来之后,剩下的钱就可以揣到自己的包包里面了!"

      我恍然大悟,对于很多农户来说,拿到现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实际,所以他们就往往会钻这样的小空子。扶贫先扶志,观念和意识才是真正能够触动贫困这根神经的核心要素,如果意识不提高,观念不改变,那么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多的人力和物力,想要真正扶起来,就如空中楼阁一般虚无缥缈。这触及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课,对我来说,上的十分的深刻!

      2018年,村内共有14户申请了藏区新居建设,14户全部都是贫困户。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每次去查看藏区新居建设情况的时候,我和同伴都非常重视他们维修的质量,尤其是重视一些细节问题。对于我们看来都不能满意的地方,坚决要求群众必须推倒重来,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们觉得,这不仅是对这个政策真正发挥作用负责,更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

村内一角


      这其中有一户令我印象最为深刻。那一户贫困户家里养了不少羊,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我的三观完全被刷新了。毫不夸张的说,人和动物基本上就是住在一起的!想要进他们家,就必须先要经过羊圈,那满地黑乎乎的羊粪和无法名状的粪水,让人无从下脚不说,那种令人记忆深刻的味道会很自然的、使劲的往你的鼻孔里面钻。说实话,我当时差点没吐出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我们经过商量,要求他必须另外开一道门入户,另要把住房和羊圈做一个物理隔离,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我们还给他建议了门开在什么地方,如何来布局入户的道路等等。一开始,主人家还有点抗拒,经过我们几次三番的劝说和开导,他终于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也答应我们具体完成的时间,请我们完成改造之后再去。

      那年14户贫困户藏区新居建设全部通过验收。等我们再一次下村入户的时候,好几户贫困户拉着我们一直对我们说感谢,说如果没有我们之前如此严厉的监督,他们怕是过不了验收,补助的资金自然也就没法落实了!

       

      入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年多的时间相处下来,我们和村里的大部分农户都变成了朋友甚至亲人。我们进屋能够歇一歇脚,能够喝一口热茶,吃一点水果,遇上饭点甚至还能吃上一顿家常便饭。我其实特别享受这种非工作式的工作状态,不用端着,不用做作,不用一本正经,以一种特别家常式的方式去相处,平平淡淡,实实在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小金驻村之三 走,入户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