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上)

【导语】这是在对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专栏的“有我无他”练习,是站在我的角度,以我为主,从我出发,用我所掌握、内化的观点和概念去重新诠释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种学习方法。

有我无他.png

正文

自我驱动力是什么?

我们可以姑且把它理解为驱使你去做事的内心渴望,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

是自律,也是执行力。

自我驱动力就像一个自备的引擎,可以提供持续的动力,去推动你完成相应的任务目标。

比如说:英语考级、职称晋升、技能学习等等。

但是,任何事物很明显都具有两面性,举个例子,其实大多数人的英语都不过关,那说明我们大家的英语学习驱动力出什么问题了吗?

当然是的!这里就引出了专栏中所说的决定自我驱动力的因素——”刚需“。

一、为什么是"刚需''

按照专栏定义,刚需是你每天都要去做,不做就难受的事。

其实按照字面意思,我们也能够理解其含义为:硬性的,没有什么变动和弹性,必须予以满足的需求。

很明显,一旦成为你内心的刚需,不就是不被满足不行,不做不行,否则就会难受的渴望吗!

而正确的、有益的刚需,不正是让你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吗!

于是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形成正确的刚需上,毫无疑问最终它将成为你源源不绝的自我驱动力的源头。

正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想要习得一项技能就应该将技能学习过程做为一种习惯性形为。

而想要形成习惯,而不是从入门到放弃,就必须产生持续性的自我驱动力,而驱动力则来自我们的刚需,要想形成刚需,要么赋予重大意义、要么转为兴趣爱好、要么与日常工作生活必需联系起来。

比如笑来老师就将英文学习与他的阅读爱好结合起来,形成了英文阅读的刚需,甚至“不读不行啊!脑子会饿、心会慌。......有人喝我去吃饭我都嫌耽误事儿。”

二、这个概念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认为,刚需与自我驱动力是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没有刚需而去强调自我驱动力是不切实际,是无源之水,是难以持续的。

而且本不是刚需的奋斗目标,多半对你的实际意义也不大,就算勉强完成,也很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前进目标和方向时,判断它是否属于刚需,或者是是否能够转化为刚需,应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比如可以写下预期目标,然后列出各种意义。先看是否属于刚需,或者看意义是否重大,是否可以转化为刚需。

如不行就应认真审视自已的目标选择,不应强行硬上,否则即无意义也难实现。

看来产生自我驱动力的关键是形成正确的刚需,而如何把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行动,转化为我们的刚需则是重中之中。

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在专栏中学习到我概念:判断刚需是要不要学的问题,寻找意义是如何坚持学的问题,运用元认知则是怎样学更好的问题。

也就是说通过判断是否刚需,是否可以转化刚需,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未完待续......

头像.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