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是不是人人都是天才?

Deliberate-Practice-book.jpg

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刻意练习》。读完整本书,感觉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人能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这也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本文将分五个部分带你读完这本书。

一万小时定律是错误的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来源,是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做的调查,发现优秀的小提琴手练习的时间就拓展为一万小时,所以《异类》的作者——格拉德维尔就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个观点有两点错误:

  1. 不是每个领域都要一万小时

    如前文所说,一万小时是在小提琴成为高手的平均值,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比如说,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个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一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习得同样不是一万小时。

  2. 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就行了的

    这是本文想要强调的重点,通过分析那些大师的学习方法可以发现,正确的方法会让练习时间缩短,相反,如果练习只是机械的重复,那么再长的练习时间,也不能让你变为高手。

驳斥一万小时定律还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论:

一粒沙子不是堆。如果一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不是堆,因此一万粒沙子也不是堆。

相关阅读:「一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所有的领域吗?

刻意练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美国王牌飞行员和放射科医生的故事。

1968年越战期间,美国飞行员的胜率最低能到50%,也就是没击落一架越南飞机就要损失一架美国飞机。美国军方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制定了王牌飞行员计划。他们开设了一个飞行员训练营,教官是那些技艺精湛的老飞行员,学员进来了之后同教官进行“实机演习”,同战场唯一不同的就是不是用实弹,而是用照相机,另外还有定位系统来记录飞行员的飞行路线,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学员败下阵来。每次演习完成之后,教官会帮助学员分析学员在飞机上的每一个操作,严厉的指出问题,然后监督学员加以改正。最后,王牌飞行员训练营出来的学员与越军的对战胜率,提高到了93%,也就是每损失一架美军战机,就能击落13加越军战机。这就是王牌飞行员的故事。

放射科医生的故事同王牌飞行员的故事类似。在训练之前,放射科医生通过成像照片推断乳腺癌的成功率很低。医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做了一套乳腺癌训练系统。医生会在系统上看到1000张成像照片,其中有一部分是后续会演变为乳腺癌的,医生通过观察照片,做出诊断并得到反馈,最终医生的诊断成功率得到了提升。

这两个例子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技能的例子,那么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通之处?他们的方法又是通过什么原理来提升技能的呢?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 具有特定目标

    它的反义词是毫无目的的重复。清晰的目标,能够指导你的练习。作者为了验证这个方法的重要性,邀请了以位大学生——史蒂芬·法隆,来做记忆数字的练习。法隆练习的方法是:先从5个数字开始记,记了几次都能记下来,再往上加1个数字,如果记不下来,则往后退2个数字,到最后,法隆能记住长度82的数字。试想一下,如果法隆一开始就是随便拿个数字开始记,或者是一上来就记82位的数字,不能说记不了,起码练习的时间,比上文提到的方法肯定是要长一些的。

    所以,目标很重要,在练习之前,就要给自己订好一个合适的目标很重要。那么什么样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呢?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定一个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实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既能迫使练习者突破自己,又能给练习者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2. 专注的练习

    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不仅仅是刻意练习,不管你在做什么事情,想要做好,就必须要集中注意力

    在上文中提到的记数字史蒂夫,他在听别人读数字的时候保持沉默,在背出数字的之前,会发出喧闹的嘈杂声,背诵正确之后会大声为自己欢呼。据他自己所述,他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现在,我们每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想要做到最高效的刻意练习,必须要集中精力。

  3. 能够收到反馈

    为什么训练小提琴需要有老师?老师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第一点说道的能帮你制定目标,另一个就是能够给你提供实时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又多远。

  4. 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也与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小时的“练习”,但他绝对不会比30年前弹得好。事实上,可能比年轻时弹得更差。

image

所以,这四个步骤连起来就是刻意练习的方法,如上图所示。

什么是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花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来介绍刻意练习和心理表征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心理表征呢?

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就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举个例子,对于一群练习音乐作品的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躲敏锐的观察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

再举个例子,对于一名电子竞技选手来说,我们在看电子竞技比赛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某些选手极限躲技能的操作,比如说LOL的著名选手Faker,他有一个镜头,是在视野盲区飞过来一个技能,如果打中他的话会被击杀,留给他的反应时间只有0.1秒,但是他就能在这0.1秒里面使用闪现,躲避了这致命一击。而这个手速是怎么练出来的呢?就是因为Faker在看到技能的时候就能马上联想到要躲避,这种操作的最大功臣,就是心理表征。

为什么心理表征这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组织信息和处理信息。就拿Faker的操作来说,当他看到技能飞过来的时候,在心理表征的作用下,它能获取到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1. 这个技能是朝他放的

  2. 如果不改变位置,他将会吃到这个技能

  3. 一旦吃到这个技能,自己会被击杀

  4. 如果不使用闪现这样的位移技能,凭借走位是不能躲掉的

    然后又是在心理表征的作用下,他得出了结论:想要不被击杀,必须使用闪现,然后他就连续做出了三个操作作:

    1. 按D,准备施放闪现

    2. 移动鼠标移动到技能无法波及的位置

    3. 按下鼠标左键,确认施放闪现

    这就是心理表征作用的整个过程,也是心理表征的作用原理。

其实在各个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练习,以磨练技能。这种现象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看这本书之前,我们习惯把它叫做训练反射弧,看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这种现象有一个更专业的名词——心理表征。

image

在回过头看王牌飞行员训练营和放射科医生的例子,他们所做的事情无外乎这两步:

  1. 创建有反馈的训练工具

  2. 培养被训练者的心理表征

天才都是练习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证明作者的想法,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概念:天才不是天生的,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肖邦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从小就很注意培养肖邦的音乐才华。而本文提到的史蒂夫·法隆,他对数字的记忆能力,也是后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的。如果这两个还不能说服你的话,一位匈牙利的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和他的妻子克拉拉,用一个大胆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波尔加一家

波尔加做的实验,就是想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国际象棋大师,他大胆的想法说服了克拉拉来跟他一起完成这个实验。波尔加一家有三个女儿,女孩出生没多久,波尔加就让他们玩国际象棋,虽然不懂规则,但是棋子奇特的形状也让孩子们对国际象棋产生了兴趣。他们没有让女儿们上学,目的是让她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国际象棋。最后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大女儿苏珊在4岁时就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冠军,二女儿索菲亚罗马大师赛取得了8胜1和的成绩,当时还有男选手参赛,而她还只有14岁,而小女儿朱迪特更是在15岁5个月的时候成为特级大师,这个记录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之中,都是最年轻的,然后在接下来的25年里面,连续排名世界第一。一家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刻意练习的可行性。关于这一点,我是同意的。

我的感想

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我要反驳一下作者的一个观点,说天才都不是天生的,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在每一个领域,天才和普通人在大脑结构上是有不同的,再根据遗传的多样性,是存在概率说某些人天生在大脑结构上就要优于普通人,那么这些人如果能够从出生就开始从事相关领域的话,是不是比普通孩子更具有优势呢?所以我认为是存在天才的,只是这些天才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并加以发挥而已,如同伤仲永一样。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到作者对于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几乎疯狂的推崇,本书提到的方法大部分我是认同的,但是作者所举的例子有些还是不够严谨,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牵强,特别是后半部分的说天才都是刻意练习的产物那段,感觉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但是本书提到的概念还是值得细细品味,如果没有接触过刻意练习的朋友,还是推荐读一下这本书,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帮助你对练习形成一套认识体系,相信对你是有帮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是不是人人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