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的范仲淹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散文《岳阳楼记》中借楼发问,借景抒情,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大胸襟。范仲淹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千古名篇,这与他高尚的人品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小时候曾在醴泉寺读书,拜僧为师。由于家境贫寒,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粥凝成了冻以后,就用刀切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取两块来吃;没有菜就到山地挖些野菜茎,切碎加些盐作为副食。这就是“划粥断齏”的来历。在这期间,范仲淹虽然过着吃粥咽菜,半饥半饱的穷苦日子,但却能做到“拾金不昧”。相传: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时,一天在寺外玩耍,看见一只大老鼠窜进洞里,他跟踪前去掏鼠窝,没发现老鼠,却发现洞的深处藏有许多金银,这可能是有人为了躲避战乱临时藏在这里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明之财,他眼不红,心不动,把这些金银如数放回原处。过了许多年,范仲淹已经做了朝廷命官。寺里曾教过他的老僧千里迢迢去看望这位当年的爱徒,临归时范仲淹送给僧师一包普通的茶叶,老僧感到待师不恭,回到寺里就把它扔到一边。数日后,老僧有所省悟,认为范仲淹为人敦厚诚实,这茶不用于心不安,便打开小包,一见包里有张纸条,指明在寺院的某某方位有个鼠洞,洞里左有金,右有银,取出后一半用于修缮寺院,一半分给众僧聊补生计之缺。老僧按照纸上说明去找,果然一点不假。众僧对范仲淹高尚人格敬佩不已,有口皆碑。

范仲淹为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树立了“忧先乐后”的远大抱负,他喜欢以财物帮助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办百姓之所需,有时为了救济别人,都不考虑自己有无家用。他做了高官后,仍然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而自己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俭朴。

文如其人。要学会做文,先学会做人;要做好文,先做好人。范仲淹能写出文道统一的好文章绝不是偶然的,这难道不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吗?

(此文曾在《家庭教育报》上发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如其人的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