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差点亡国,幸好出现了力挽狂澜的将星|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4)

文/太史栩

“三好天子”秦始皇环游全国记|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1)

大泽乡,雨和血,火与剑|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2)

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如何被破?|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3)

1.

急报传来:函谷关告破!

秦廷震恐。

之前,战报雪片似地纷至沓来,秦二世听后乱发脾气。从此,使者几乎都报喜不报忧。即便真有紧急军情,也被赵高等弹压下。

秦二世一直以来觉得天下太平,而今义军逼近咸阳,再神经大条的人,也坐不住了。

秦二世气急败坏:“尔等皆曰,关东群盗不足虑也。群盗何以兵临帝京?”

朝堂万马齐喑,群臣手足无措。

这时,李斯出班奏道:“臣荐一人,可保社稷。”

秦二世忙问何人。

李斯:“陛下若用少府章邯为将,必能退贼。”

秦二世哪能不答允?在这燃眉之时,即便嫉贤若赵高,也无异议。


2.

章邯临危受命,立刻着手部署。

此诚危急存亡之时。发檄文召长城劲旅、百越兵团及各地驻军火速入京勤王,显然来不及。为今之计,唯有释放骊山刑徒及奴产子,才能迅速拉起一支雄师。

章邯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刑徒”这一群体。之前,刑徒中有位叫黥布的猛人,曾带领一批刑徒集体“越狱”。在训练有素的京城戍卫队眼皮子底下逃脱,并突破重重拦阻,最终逃出守备森严的首都咸阳,足见刑徒的战斗力之强。

章邯认为,刑徒绝大多数好勇斗狠。太平时,他们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逢乱世,只要有善驭下的良将,他们就将蜕变为一支不怕死的雄师。章邯自信,己恰是这样的良将。

而目前秦二世几乎给到了章邯“无形的尚方宝剑”,章邯想办任何事,可立即去做,无需请示,不必走流程。

章邯遂驰至骊山脚,昭告天下:众位刑徒统统获释,即刻参军,保家卫国。

刑徒蜂拥至军械库,自行领取合身的甲胄和称手的武器。另外,章邯大宴众将士,酒肉穿肠过,战斗才有胆魄。

稍作休整,章邯率刑徒大军,冲出咸阳迎战。

在距咸阳仅四十公里左右的戏城,双方相逢。


3.

遥观对面旌旗蔽空,周文的身体开始颤抖,并非害怕,是激动。

不久前,他还只是个无名小卒,如今却是麾下有数十万军队的大将。

此战,极可能给暴秦带去最后的雷霆一击。若胜,暴秦将再无力组织抵抗。他,周文,将成为首位攻破帝都咸阳的义军统帅,建立不世之功。到时候,陈王看待他的眼光,将不仅仅是杰出统帅,而是张楚国首席统帅、第一重臣。

他的故主项燕,曾败给秦将王翦。此战,他也要替故主复仇雪耻。


4.

地动山摇,周文的思路被打断。

并非地震,是万马奔腾的频振。

秦军率先发起进攻,马蹄扬尘,埃土滚滚,汹汹而来。

“战车冲阵!”

周文一声令下,上千乘战车撞向秦军,义军步卒则紧随其后。

然而,秦军尚未与之交锋,便纷纷勒缰,挽弓齐射。

秦军边射,边退避冒着箭雨前进的战车。原来,章邯特意让刑徒根据自身喜好挑武器,得以筛选出一批擅长骑射的高手。

战车群几乎未能起任何作用,就被攒成了刺猬。

周文心有不甘,拍马挥戈,亲自冲锋。周文想激发士气,如其所愿,步卒们从疾走前进,转为快跑冲刺。

义军杀奔至中途,忽闻一声铙响,章邯事先部署好的左右两路伏兵皆出,骑射兵亦收弓突槊,回马鏖战。

周文率义军奋勇拼杀,但怎奈三路分进合击?

义军溃败,周文的光荣与梦想旋即化为乌有。但现在不是痛心的时刻,周文一边令亲兵殿后,一边沿撤退之路收拢散卒。

义军虽遭此惨败,仍保留了有生力量。


5.

话说武臣据赵地、入邯郸,正热血沸腾时,忽闻陈胜擅杀大将葛婴,这不啻于当头泼下一桶冰水,倍感心寒。

不久后,周文兵败戏城的消息传来,又动摇了武臣。

恰逢张耳、陈余等推尊武臣为王,武臣乃就坎上驴,自命赵王。封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其他人皆拔擢。然后,修国书一封,遣使赍赴陈县。

陈胜听说武臣自命赵王,骂骂咧咧,一边下令逮杀武臣等留在陈县的家眷,一边欲兴兵讨伐。

幸被上柱国蔡赐及时谏止:“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陈胜素来敬重蔡赐,对他言听计从。于是,陈胜“三管齐下”:把武臣家眷软禁宫中、扣作人质;敕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分化武臣、张耳这对君臣;督促赵兵火速入关,助周文一臂之力,挽回危局。

武臣岂是等闲之辈?他识破了陈胜的意图,不进兵关中。而是遣三路大军,命韩广攻故燕之地,派李良取恒山郡,令张黡打上党郡。


6.

韩广熟读兵书,兼有一猛将叫臧荼,生得虎背熊腰,有万夫莫当之勇。

二人配合默契,连下数城。燕地豪杰拥戴韩广为王,韩广虽萌生异志,却顾虑家属安危。

有人就劝韩广宽心。陈王势大,尚未敢擅杀赵王之亲眷。武臣实力弱于陈胜,焉敢擅杀韩广之家属?

韩广觉得对方析之有理,遂自立为燕王。

武臣闻知,未为难韩广家眷,遣使送还以示好。其实,武臣这样做是为了麻痹韩广,暗地里整军经武,时刻准备侵燕国。

某天,艺高人胆大的武臣擐甲绰枪,单骑探视燕地。

韩广部原是从武臣军分裂出去的。因此,有人认出那是武臣,立刻回报臧荼。

尚未察觉危险将至的武臣,信马由缰,穿行于一片灌木丛中。

“嗖——嗖——嗖——”

数支矢镞破空飞来,武臣耳尖目明,立刻挥枪拨落来矢,同时猛夹马肚。

但马还是中了一箭,吃痛往前奔,行不多远,触到暗伏的绊索,顿失前蹄,惯性将武臣甩出。

好在武臣甲厚,并未摔痛,在地上滚一圈,立刻鲤鱼打挺般跃起。

四下里,杀声震天,伏兵蜂拥而至。

武臣认出不少是旧部,大声呵斥:“孤乃尔等故主也!”

部分伏兵闻言愣住了。这时,臧荼骤马从人堆里飞出,长剑直指武臣:“众将士听令,随吾捉拿赵酋!”

言毕,臧荼与伏兵一齐围攻。武臣虽勇,无奈以寡敌众,苦战不得脱,终被擒下。


7.

武臣既被囚,燕王韩广遂以之要挟赵国割地。

张耳等既不允,又接连遣使赴燕交涉,均被斩。

这时,有一伙头军自告奋勇,单车赴燕国,韩广接见了他。

伙头军巧舌如簧,跟韩广讲了一通,大意是:张耳、陈余乃枭雄,并不愿仰人鼻息。表面上看,他俩急切地想营救武臣,实则巴不得燕国“撕票”,借韩广之手除掉自己的主公。张耳、陈余之所以屡次断然拒绝燕国勒索,是因为他俩压根没想真的救回武臣。武臣若死,张耳、陈余必自立为王。如此一来,燕国将同时抵御两位赵王的夹击。

韩广听罢,隐约感到这番话似存在逻辑漏洞,但又觉得火头军之言甚有道理、无可辩驳。

再怎么说,武臣毕竟是自己的老上司,杀之不义。权衡再三,韩广竟下令释放武臣。

火头军驾车载武臣回国后,再未在史书上亮相,连名字都不曾留下。

一位无名英雄,孤身闯敌营,凭三寸不烂之舌救回主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的短暂登场,仿佛只为了证明“高手往往大隐隐于市”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神奇!

刘邦怒斩白蛇,那一剑的风情|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5)

霸王力能扛鼎,叔侄威震江东|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6)

陈胜麾下最有才的将星,殒落了|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7)

陈胜吴广之死|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终章)


本文在尊重历史之基础上,借鉴《三国演义》的写法,部分情节存在合理想象。比如《史记》只记载“燕将见之(伙头军)”,文中改为“燕王韩广接见”。另有几处,不列全了。若有不符合史实之处,请体谅。

主要参考资料:1.《柏杨版资治通鉴》 2.[汉]司马迁 撰 《史记》 3.《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4.王征 赵慧珠 著 《西楚霸王》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差点亡国,幸好出现了力挽狂澜的将星|首义者陈胜吴广の传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