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对大数据分析需求猛增 成转型必备工具

       北京时间5月14日早间消息(张月红)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信息管理处处长陶涛,多年来一直在中国移动公司总部工作,负责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突然有一天,人们把以往一直叫作数据仓库的名词换成了 “大数据”这个新鲜称谓,并热切讨论着进入大数据转型时代。


       在陶涛看来,一直从事的工作突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数字化,能够采集到的数字越来越大,从2011年开始,全球一天能采集到的数据就超过了过去所有时代的总和,数据量在迅猛增长。


       网络社会的到来,让大家对数据价值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陶涛介绍,仅中国移动一家企业内部的数据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业务数据,如用户姓名、出生日期、所用终端信息、通信行为习惯等等; 第二类数据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第三类是网络日志,这是中国移动所有数据里占比最大的一块。


       据他介绍,中国移动一直非常重视数据仓库的建设,十几年前就开始投入建设,为了适应各省公司的不同发展程度,更贴近市场,中国移动的数据采集使用了两级架构:集团和省级公司。


       现在,从中国移动对数据的应用情况看,主要涵盖企业管理和产品服务、客户调查、网络优化等。


       无论内部经营策略支撑,还是外部的业务发展,中国移动内部目前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公司发展战略部需要依靠数据来分析了解市场情况,比如东莞扫黄事件后客流量减少从话务量可以看出,通过用户的漫游话单可以看到马航失联事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等等。


       业务部门也通过数据进行校园客户识别,陶涛介绍,中国移动对学生用户的识别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地理位置对基带信息进行标注,比如说上海的松江大学城、西安的大学城等等。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学生用户的交友圈来识别其他学生群体,比如交友圈里有哪些人有着类似的用户习惯。 


       陶涛表示,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中国移动做好对渠道商的管控。目前,中国移动在国内大概有100万个社会渠道,根据现有政策,如果渠道商发展了新客户,中国移动会对其发放酬金。但有些渠道商会通过作假来套取酬金。但这些欺诈行为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鉴别出来的,比如说如果新客户的很多行为是高度一致的,基本可以判定这些属于假用户。


       数据分析也可以促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发展,根据用户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进行交叉销售。比如说,一个用户在中国移动的音乐平台上听周迅的歌,那么他很有可能对周迅的其他东西也会感兴趣,运营商就可以在电子阅读平台上向他推荐有关周迅的书等等。


        提升客户服务也能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国移动把呼叫中心的语音通话转化为文体,就能大大提高投诉处理的效率。


       陶涛认为,中国移动对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


一、中国移动的大数据没有企业级的数据标准,缺少数据管控流程,不同的业务部门对同一个产品的标码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无法做到企业级的分析;


二、数据口径不一样,不同部门对未来趋势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省公司仅靠地市公司提交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下达的营销方案让地市一线难以理解;


三、企业内部没有对数据做好统一管控,导致数据重复存储,数据安全风险很大;


四、需求部门和IT部门是割裂的,需求部门不了解IT部门有哪些数据,不知道什么需求是合理的,而IT部门不知道其他部门的需求。
他建议,中国移动要从组织和流程上进行改造,要对核心技术实现自己掌控。


现在,OTT企业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冲击是很严重的,比如说微信,从今年初到现在,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转型势在必行,而大数据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工具。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160813/blog/264806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