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给我的一些启发

      前几天朋友珠海老饕食研所搞开发体验活动,刚好楼上一间私人咏春拳练习室,跟随叶问大师在香港学习过的钟师傅邀请大家上楼听他介绍一下咏春拳。

作为一名热血好汉子也曾经梦想过要仗剑走天涯,只是后来工作太忙没去而已,有师傅愿意讲解就抱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

70几岁的钟师傅依旧打得。

咏春拳是什么?

因为时间有限,钟师傅挂一漏万地给大家讲咏春拳。咏春拳相传是一位叫“五枚”的尼姑为了防身自卫创造出来的,当地有一位“土霸”平时横行乡里,有一天看上了一位小尼姑的容貌,就想掳她回去做压寨夫人。五枚师太当时见到就说要和这位“土霸”立赌约,给她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这位土霸如果能打败现在柔柔弱弱的小尼姑,就可以把她带回去做压寨夫人。

土霸可能是过于自信就同意了,一年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回来收赌注了,五枚师太在这一年里把她创立拳法的精髓都教给了那位弟子,果不其然就打败了凶恶的土霸。后来,弟子要离开,问这套拳应该叫什么名字,五枚师太不好名利,说只要不是我的名字叫什么都行,咏春拳就这样被带下了山来到了世俗社会。

咏春拳一直都是以“小拳种”的身份流行在广东佛山,直至叶问师傅到处开班授徒发扬光大,咏春拳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拳种”到大家耳熟能祥,离不开叶问师傅对于咏春拳的改造,使得咏春拳成为一套可以人人学习的体系。还有收了一名同样著名天才武术家李小龙,大家看到了李小龙也看到了咏春拳和截拳道。当然,一系列影视作品为了戏剧性效果的“造神”行为的推动。

咏春拳因为脱胎自女儿家自卫术,所以强调实战性,不搞胡里花哨为博眼球的招数。追求以快制胜,后发制人。

亲自示范

在钟师傅的示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钟师傅说刚刚对练的过程中,刚开始几下反击我并没有用什么力,因为我不确定是否一击到位,所以只是佯攻拉近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在真正确定能打到对手的时候才会用力出击。其中的奥妙是,其它流派的拳法基本上都是讲究一击制胜,全力以赴,但是真正的高手对决的情况是“动态的”。你打过来的时候对手也是会闪躲,距离不够的时候很容易有力没地方使,无谓地耗费自己的体力,当你空掉几次之后体能可能会跟不上来,最后反而被耗掉体力击倒。

所以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体力,体力也是一直宝贵的资源,另外,钟师傅还教导呼吸的运用对于体力的节约,进攻时吐气比吸气更好,因为吸气需要换气,打几下就慢下来了,而吐气就可以保持稳定持久的快速进攻。

咏春,以弱制强的关键在于“取巧”,钟师傅把一个比你强劲的对手比喻为一扇防盗门,对方的强势进攻你硬碰硬肯定吃亏,就好像面对防盗门你用拳头去破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钥匙去开这扇门。而“钥匙”对应的是解敌之道,在一次示范中,钟师傅被对手握住双肩,局面相当被动,那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硬碰硬是不行的,因为你被人先制住了,钟师傅就用双掌以45度的方式拍击敌人的手肘下部,敌人马上因为重心不稳退后了几步几乎要跌坐下。

咏春拳练习就是要懂得人体各个部位的弱点,以最少的资源付出获得最大的效果,达到胜利的目的,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师傅领进门,靠的是自己个人长期的训练,内化成为反应能力,在不经思考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反击,才能做到以快制胜。

我在现场问了钟师傅一个问题,为什么咏春拳那么强调实战性,它是靠和人对弈演化出来的吗?钟师傅说,他的师傅叶问当时带咏春拳去香港避难,香港当时的环境不比现在那么安全,人多复杂地方小,所以常常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纠纷,而且地方狭窄,传统的那些动手幅度较大的招数不适合。叶问师傅就开始对咏春拳进行改良,把那些用不上的招数都削减掉,剩下的就是特别实用的了。

而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从咏春拳进而演化过来,李小龙觉得咏春拳他还可以做到更快、更精炼。钟师傅说截拳道看上去比咏春拳更好,为什么截拳道到今天都没流行开来,而咏春拳却越来越火热呢?原因是,因为李小龙是个绝世天才,他创建的截拳道更像是为自己的天赋量身定制,而普通人人很难学习复制出同样的效果。还有,可惜李小龙英年早逝,没能把截拳道慢慢打磨成一套学习体系,后人想学就更难了。

而咏春拳经过那么代人传承,依旧保留了防身自卫,男女老少都可以学习的传统,还有一整套教学体系,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是必然的。

我从对咏春拳的一些粗浅认识中得到三点启发:

1,要想做事情有效率,就要少做“无用功”,咏春拳有着一套对于体力管理的要求,为了取胜不能做太多无关紧要的动作。

2,因为守着住了“实战性”的特点,满足了大家在乱世为自保的“痛点”,咏春拳才可以脱颖而出,生生不息,那些没传承下来的拳法更像是被时代优胜劣汰掉。任何时候都要考虑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走过场搞形式。

3,学习要懂得找到有完整体系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一个人在闷头摸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咏春拳给我的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