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江东(5)——前赴后继淮南叛乱

三国后期,除了诸葛亮、姜维师徒坚持在祁山前线前赴后继,在魏吴前线的淮南地区也发生了前赴后继的三次叛乱。

东吴偏安一隅,和后来所有的南方朝廷一样,生命线不在长江而在淮南和荆襄。所以东吴心心念念想要回荆州,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孙权不厚道,趁关羽北上之机偷袭得手,实在是因为没有坐在东吴的凳子上思考全局。荆州之于东吴才是真正的长城!所以后世郭靖大侠战死襄阳后,南宋随之灭亡。同样淮南之于江东政权来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孙权一定要和曹魏争夺合肥、大战濡须口。而当南梁武帝一听淮南侯景来降,高兴地差点没从龙椅上蹦跶下来。

曹魏后期,在淮南连续发生了三次叛乱,造成了曹魏内部强烈的震动。可以说上天给了东吴三次机会,可惜孙权和他的继任者们未曾抓住机会控制淮南从而进取中原,很可惜!

这三次叛乱有几个共同点,很有意思。

1. 叛乱头子中都有一家复姓家族。众多复姓家族反对司马这家复姓家族。

2. 谁当上淮南老大,谁就会谋反,淮南老大敢情就是根接力棒!

3. 三次叛乱分别对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王,可谓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亡司马之心路人皆知。

事情还得从公元249年说起,那一年魏国发生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件——高平陵政变,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虚发动政变干掉了代表曹家最后势力的大将军曹爽,从此魏国政归司马氏,标志着曹魏统治正式进入司马时代。

第一次叛乱的主角叫王凌。此人是巧施连环计司徒王允的侄子,也算汉家孤忠的后代,妥妥的忠二代,自然世受曹家恩惠,因功升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位极司空。

王凌喝水不忘挖井人,外加有个复姓的外甥——令狐愚,官拜兖州刺史。舅甥俩一个主政扬州,一个主管兖州,加起来就是整个淮南地界。

二人念念不忘曹家恩,常在家里嘀嘀咕咕,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高平陵之变,主要原因是魏帝曹芳年幼懦弱,受制于权臣,听说楚王曹彪(曹操之子)有勇有谋,便打算拥立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对抗司马家。

此刻,司马懿尚未发觉王凌的阴谋,还幻想笼络王凌,高平陵之变后反而提升王凌为太尉。有一次,司马懿曾询问别人:“王凌的才干怎么样?”那人随口回答道:“王凌文武双全,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有大志,胜父一筹”,狐疑的司马懿于是也对王凌也有一丝戒心。

可见有个不省心的儿子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当今的王校长。

这个儿子确实有一套,当王凌暗中秘密进行另立新君的计划时,王广曾分析过:曹爽及其党羽声望虽高,但是好高骛远一心追逐名利,其势力一倒却没有引起百姓震动,可见其统治并没有广泛和深入的群众基础,相反司马懿却能提拔贤能,广招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才,遵循行之有效的政策法令,改正曹爽的错误,终日兢兢业业,以安抚百姓为先务,况且他们父子兄弟都掌握着兵权,是不容易被推翻的啊!

但是王凌困在自己的茧房里无法自拔,由于曹彪的封国在兖州地盘内,便由令狐愚派人去透露口风给曹彪。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十一月,令狐愚因病挂了。

令狐愚一死,参与阴谋的人里就有人向司马懿举报了。但是司马懿并未采取行动,而是静等王凌的自行败露。

公元250年,荧惑(火星)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认为天象有利,更加坚定另立新君的行动。

公元251年元月,吴国孙权军长驱直入,封锁涂水。王凌认为终于等到机会,上书请中央发“虎符”给自己,由自己带兵以教训吴国为名,发动政变,司马懿知其计谋,不许。

王凌无奈,派心腹杨弘去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相约共同举事。没想到杨弘和黄华联名告发叛变。

四月,司马懿调集数万人马,从水路南下直逼扬州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天下平叛唯快不破,司马懿深谙此道。同时司马懿又加了一道催命符——赦免诏书,宣布赦免王凌之罪,写信晓谕王凌。王凌发现情况不妙,拿不到虎符的话,本部兵马根本不能和司马懿大军抗衡,自己毫无胜算。识时务的王凌写信请罪同意投降。

王凌本以为自己手握赦免诏书,司马懿不会对自己动手,于是乘小船前去拜见司马懿,却被司马懿的部下阻拦在十余丈外。王凌向司马懿喊道:“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回,何苦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呢?”司马懿回答说:“君非折简之客啊!”王凌喊道:“太傅对不起我。”司马懿说:“我宁可对不起你,也不能对不起陛下!”即令军士拿下王凌。

押赴洛阳途中,王凌服毒自尽,享年八十。 死后王凌和令狐愚暴尸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祸及其子王广。楚王曹彪也被迫自杀。

至此司马懿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淮南首叛。

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和王凌作祟,受惊而死。

王凌只要再熬半年或许就不一样了。

一年后,252年4月,东吴大帝孙权去世,其幼子孙亮继位,诸葛恪辅政。魏趁吴新丧发动攻势,被诸葛恪率领老将丁奉雪夜奋短兵击败。

公元253年,蜀汉和东吴同时陨落了两颗将星,蜀汉的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身亡,姜维成为蜀汉的大将军;东吴的诸葛恪被东吴皇族孙峻暗杀,孙峻成为东吴的权臣。

公元254年,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和太常夏侯玄等名士,同年司马师废曹芳另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同时姜维攻魏,将军张嶷战死。东吴孙峻暴虐,司马桓虑谋刺未成,事败而死。

后一年,公元255年,淮南二叛发生。

主谋毌丘俭年轻时文采好,和魏明帝曹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仕途顺利,曾配合太傅司马懿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并跨过鸭绿江,两次摧毁高句骊王国,击退过吴国太傅诸葛恪253年的进攻,进位镇东大将军。

毌丘俭儒士出身,渴望功名,常以“飞鸿”“凤鸟”自比。不过不好党争,洁身自好。故而先后得势的曹爽、司马懿集团均允许毌丘俭握有重兵,戍守边疆重镇。

继父掌权、威望不足的司马师也对毌丘俭敬重有加。

做为曹睿的知音,毌丘俭虽然不与人结党,却和被诛杀的夏侯玄、李丰以文会友,平素往来友好,二人被害本就令毌丘俭不安,同时亦因明帝的继承人被废而愤怒不已。感昔日明帝知遇之恩,开始谋划打倒专政的司马师。

和这个复姓汉子一同举兵的还有扬州刺史文钦。文钦在曹丕时期担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公元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常常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升其为前将军、扬州刺史,任职期间结交镇东将军毋丘俭。

文钦在淮南期间,多次立下战功,但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宠赏,不过手段过于浮夸,朝廷往往不给。因此文钦对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镇东将军毋丘俭却很欣赏文钦,文钦感恩戴德,对毋丘俭忠心不贰。

255年正月,天上出现彗星,毋丘俭和文钦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兆,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状,发布天下,举兵反叛。

反叛后,派人找镇南将军诸葛诞,让他召收豫州士民入伙。不料这时的诸葛诞还没想下司马家的船,将毋丘俭、文钦派来的人杀死,并将毋丘俭和文钦的阴谋公布于天下,让举义变成了谋逆。

毋丘俭、文钦无奈,只得胁迫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百姓都进入寿春城,把老弱者留下来守城。毋丘俭、文钦统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地。毋丘俭守城,文钦在城外保护。

在起兵前,文钦还曾写信给陇西的郭淮,希望郭淮能够响应,使司马师东西难顾,然而此时郭淮已经亡故,文钦的计划未能成功 。

司马师统率大军出兵讨伐毋丘俭,并派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以断绝毋丘俭的退路。司马师率兵驻扎汝阳,派监军王基率前锋诸军据守南顿来等待毋丘俭的部队。

毋丘俭、文钦等向前不能,退到寿春又不得,还怕遭到吴军袭击,前后无路,无计可施。

淮南将士的家乡都在北边,军心涣散,相继投降。只有淮南新近归属的当地农民愿意为他们打仗。司马师派兖州刺史邓艾统率泰山的各路军队几万人参战。装出不堪一击,诱使毋丘俭、文钦出击。文钦不知是计,果然在夜里袭击邓艾,等到天亮,见司马师列队“欢迎”,只好撤回军队。司马师率军追击,大败文钦。

当天,毋丘俭听说文钦战败后人心涣散,身边的士兵逐渐逃离。自己则被部属射杀,传首洛阳,三族被诛灭。

毋丘俭死后,文钦部下也大都归降魏国,已成孤军,无法自立,于是投奔吴国。

至此,第二叛因魏国司马师势力的全力围剿,加之事前没有联络东吴结成强有力的外援,在内忧外困中被迅速扑灭。

同年,司马师死。

真是:熬一熬什么都能过去,短平快叛乱就这么结束。

欲知淮南三叛忠最后一叛的经过和结果,且看下回分解。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漫江东(5)——前赴后继淮南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