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本之耻”让世界蒙羞更可怕的是“集体沉默”

1.

5.20,应该是一个充满粉红色泡泡的日子。表白、送花、结婚登记绝对是你方唱罢我方唱,但你绝对想不到就在英国,大混乱在这个浪漫的日子粉墨登场。

2018年5月,英国两家铁路运营商进行了铁路运行时间表调整。结果,在2018年5月20日这一天,铁路乘客们遭遇了大规模的车次取消和延误。

据《英中时报》报道,5月20日,新时刻表在启用数小时后,单是GTR(Govia Thameslink Railway)公司就取消了数十辆班次。该公司对乘客造成的“任何不便”表示歉意,并“预计在最初阶段会持续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称这一变化是“重大的后勤挑战”。

英国交通部的官员接受采访时说:铁路公司集体辜负了乘客。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之为2018年的“列车时刻表大灾难”,“一场经典的英国式大混乱”。


《李翔知识内参》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混乱发生的原因,是包括铁路公司和监管机构在内的群体性失明。这种群体性失明最后导致了一场“集体、全系统的失败”。

在解读这种群体性失明事件中,文章提到了一个词:计划继续偏见(plan continuation bias),它指的是,对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执着,压倒了对新变化的担忧。

这让我想到了在刘润老师那里听到的一个段子:

某天晚上,程序员正在写代码,美工同事匆匆忙忙跑来说:“不好了,不好了,产品经理被绑架了,绑匪要10万元才肯放人,不然就用汽油烧死他。大家正在募捐呢,咱们要不然也捐一点吧?”

程序员说:“好!必须的!大伙儿都捐了多少?”

美工同事说:“这要看你们的交情了,有的捐5L,有的捐10L......”

产品经理这么招人恨啊?被绑架了,同事一场不捐钱也就罢了,你们居然慷慨解囊捐汽油?

产品经理为什么这么招人恨?是因为在生产部门中,所有人都对自己一点一点做出来的产品产生了无边界的“妈妈情结”:每一行代码、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生产部门人员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就好像孕妇十月怀胎,历经千辛万难总算把产品“分娩”出来了。这是我的心头肉,这个娃绝对是最好看的。

但是产品经理却说:做产品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市场上买啊!在产品设计生产中,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悄然无息的变化,原来设计的产品可能没有那么讨喜了。

“什么?你敢说我生的娃不好看,要重生一个?!”生产人员被“母爱”蒙住了眼睛,觉得只要完成那个理想的美娃,就一定在市场上得到众人的喜爱!

你说他能不恨产品经理吗?

从这个段子中,我们也看到了计划继续偏见!明明产品是为了真正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结果生产部门的人却觉得只要按计划产出产品,就是最好的,其他什么都不能干扰这个目标!

2.

怎么来避免这种集体性失明不再发生呢?

《金融时报》认为,在英国铁路公司和监管机构在内的群体性失明事件中,组织需要在“克服万难必须做到”和“有人跳出来说这次做不到”之间取得平衡。“聘用敢做敢当的团队成员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任务明显无法完成的时候,仍然没有人说做不到,那么,即使听起来最明智的战略也有脱轨的风险。

《金融时报》的提出的建议,我们概括一下,就是“制衡”两个字。

把这两个字放到企业中就诞生了刘润老师谈到的“产品经理制”。

我们通过第一部分的小段子,已经看到生产部门具有无边界的“妈妈情结”,被心血蒙蔽了双眼,这种情结是不可能捕捉到市场的细微变化,是做不出真正的好产品的。

用什么来制衡呢?就是“严厉的爸爸”——产品经理:我们决不能让一个怀胎十月的妈妈评价娃的美丑,而要让一个没有日日夜夜为产品付出过心血的人来决定产品的形态:这个娃到底是美还是丑!必要的时候,产品经理还要说:这个娃太丑了,不要了,重生一个!

没有制衡的结构是不对的,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产品经理就是用真正的市场需求构成严厉的父爱,来制衡用心血组成的无边的母爱!

把这两个字放到国际上就诞生了分立制度的宪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日本之耻”让世界蒙羞更可怕的是“集体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