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既是基本方式,又是基础支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不断更新完善,我们欣喜发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建设的节拍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

法治建设,需要严谨规范的程序。曾经,“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屡禁不止,“烂尾工程”层出不穷,这不仅是对公权的亵渎,更是对人民利益的伤害。依法治国,关键是要抓紧抓牢“领导干部”这个重要少数。如今,法律观念、法治素养已经成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是否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已经成为评定政绩的重要指标。今天,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成为常态,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法律审核、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环节正逐步完善细化。严禁规范的程序,为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法治建设,需要广泛有力的监督。曾经,监督渠道闭塞、监督方式单一、民众监督权形同虚设的问题妨碍民众权利的实现,阻碍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如今,政府“自我革命”大刀阔斧,扩大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率,“阳光政府”形象深入人心。法治政府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防止公权力的滥用,防止政府官员以权谋私,保证政府的廉政、勤政。因此,要充分尊重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知情权,对越权行为大胆曝光、公开揭露;同时要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热线,并派专人负责,对群众反应的情况及时排查、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广泛有力的监督,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法治建设,需要深入自觉的公开。曾经,政务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充分,导致群众对一些政府作为不知情、难参与,社会反应强烈。如今,“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部门的自觉行动,从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到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务公开各种制度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人员习惯在“放大镜、聚光灯”下履行职责。各地各部门普遍设立官网,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及时向民众反映工作进展,回应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避免流程“暗箱操作”,杜绝渠道“流于形式”。深入自觉的公开,为法治建设踵事增华。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建设正换挡提速、加快前行。我们共同期待着法治下的朗朗乾坤、风清气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