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分理科状元的衡水复读之路(习惯、心态篇) 作者:肖雨

我叫肖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2017年湖北省高考理科裸分第一名。高考分数是700分(语文125、数学148、英语148、理综279)。


除了理科状元这个身份,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我其实是名复读生。在复读的过程中,曾经在衡水中学体验过一段时间真真正正的衡水模式。


今天在爱总结网校的平台上,跟大家分享,我在衡水复读那年,总结出来的有用的经验。


学习习惯,怎么养成?


首先我从学习习惯讲起。

高中确实可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其实很多习惯,都是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有了雏形。我上初中那会儿,我的数学老师,非常注重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注重我们对于题目的思考能力。现在各种网校,琳琅满目,但我听说过的爱总结网校,就挺好的。我之前辅导过我二姨家的弟弟。后来,九月我开学走后,他们就报了个网课,学习习惯也培养的不错,后来理化成绩也上来了。

 

所以,当时每次,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之后,他都会要求,把试卷上最容易错的,以及最难的题目都摘出来。先是写出来这些题,考了哪些知识点,然后让我们思考这些题的易错点和难点在哪,写在纸面上,再对照这原题和这些知识点对原题进行改编。


这不是只将原题的数字改动,而是在解法思路上去做变通。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看到题目就先思考这个题目考的是啥易错点在哪儿,通用的解法是啥,就能很快解题。

这个习惯对我以后的高中生活影响颇深。


学习时间分配:保强提弱


其实,我们在高中一定会面临时间分配的问题,因为除了课堂时间,我们每天还会有很多的自习时间,而这些时间都是可以自己来支配的。


当然时间分配不可能是,单纯的按照考试分数多少,来简单的按照比例划分,而是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来分。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得保证主三科的基本时间。我分配时间的原则是,先保证各个科目的基本时间,同时留出时间来提升弱科。


相必大家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原本我有一个科目是强项,然后我多花了时间去弱项,结果弱项提升的不是很多,强项又下去了。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是,没有保证每一科目的基本时间,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了一门上,而没有花最低限度的时间在强项上。

 

如果有一天实在是要多花时间,可以实行“借贷制度“,比如今天数学,多花了语文的时间,我用小本记下来,将来的某一天,我是要还回来的。这样就可以保证一个基本的时间分配。


另外,我觉得对于零散时间的利用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下课时间的利用。

我在复读的时候,会准备一个小本。上面安排每个课间我应该做的任务,例如记多少个单词,做几个完型,写几道语文选择题这样子。每个课间尽可能去做,每天晚上,按照完成进度,为自己打一个分,写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安排明天的任务。

我复读的时候,每次安排任务,都会尽量多安排一些,这样让自己有一种紧迫感,也能督促自己,去充分利用每一份每一秒的时间。


对手与心态


我个人觉得,在高中最重要的两个东西———对手和心态。

这两样一个用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保证自己,能够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的水平。


先讲对手。

一个好的对手说是你的对手,其实是你最珍贵的动力。我刚进高中时,第一次统考是年级第二,比第一就少了3分,从此拉开了我们俩长达三年的拉锯战,总是互相当第一。现在他也在北大,我们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有一个人与你竞争,你总是可以,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及自己身上的不足,进而可以,让自己有一个提升的方向;有一个竞争对手,也可以让你有很好的动力。每次当我比他分数低的时候,我总会非常不甘心,而这种不甘心又激励着我下次去超过他。


在我第一的时候,他的追赶也让我不敢松懈,而是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水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可以说高中时代一个合适的对手,就是你最珍贵的朋友。


考试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重点说一下学习的心态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考好而高兴,因为考差而伤心。其实这种心态很正常,但是我并不推荐。因为我们要知道,考试是为了找出咱们的问题所在,如果我们花了两个小时获得了满分,我们得到的,除了练了一下手,获得了满分,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其实就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个卷子根本没有发现我们的任何问题。


其实高考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复习,只是把我们考高分的概率变高。而这种概率是依托于,高考考到我们弱点的概率有多少。我们在平常考试中发现的问题越多,漏洞越多,改正之后,高考考到弱点的概率,就会下降,我们就越能考高分。


当你这样想通了之后,考差了也不必那么难以接受。庆幸这不是高考,然后去进行问题分析。这就是柴森老师在《学好不难》这本书里写的:平时把能掉的坑都掉了,也总结出避免下次掉坑的方法了,到真正的中、高考也就不怕了。


这种心态让我在复读整个阶段,心态都非常的平和,就算考差了我也不是特别担心。

我觉得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段自己的瓶颈期,怎么考都考不好。我在四月份,也就是快两个月,就要高考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无论怎么考都是班级十来名。那段时间我非常消沉,但是我坚信,是我问题还比较多,一直都很踏实的再补足,终于在后面几次模拟考,稳定在年纪前10。


后来我反思,这种瓶颈期,其实正说明你在找问题,并且这种,没考好之后的不甘与难受,会让你这段时间的学习,变得非常扎实。这其实是一个蛰伏和积累的过程,是为了后面的爆发积蓄能量。

 

我对比高三与高四的这一时期,发现,我高三那种顺风顺水的学习生涯,并不好,会使你变得浮躁且发现不了问题所在,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高考前的心态调整


最后说一下高考前的心态。

我在高考的前几天,先是看完了改错本背面的易错点,然后我拿出几张大纸,分为语数外理化生。在每一张纸上,自己在脑海中,按照试卷的结构,一题一题的写出易错点,容易出现的题型等等。


虽然这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发现,在随着自己,写下易错点的过程,我的脑海里渐渐有了试卷的雏形,我下意识的,开始从出卷者的角度来思考,每一题可能的坑在哪,可能的解法是那些。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我发现自己,非常的具有底气。


高考的那一天,我没有跟同学一起谈笑风生,而是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默默的看自己前几天默写的,每一科的易错点是啥,然后让自己的心境,慢慢变得平和冷静,也尝试去构思,每一题的出法,我把这个称为“人卷合一“的状态。


进考场的时候我也不是第一个进,而是等所有人,都进去之后再进考场,坐在椅子上,也是一直在回想各个题目的易错点是啥。这样都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并且这样做之后,我会发现这个考试,就跟平常考试没啥两样,每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题目,我都有所猜测与防备,内心也多了很多底气,高考也就在这样的平静中度过了。


其实125+148+148+279=700,把各个科目单独拆开来看,每个分数,我们都曾经达到过,比较难的是,在最终的一次考试中一次性实现。其实我觉得后期大家的知识储备都差不多,比拼的就是心态上的稳定与平和。做到高考似平常,就可以在每一科,都保持一个极高的发挥,然后达到自己理想的分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700分理科状元的衡水复读之路(习惯、心态篇) 作者: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