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质判断的九个维度和新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从1956年开始对141个婴儿做了长达20的纵向追踪研究,采用家长问卷法,研究者定期收集家长对儿童的行为描述。

他们发现气质的作用是使一个人如何发生行为,而非意味着发生了什么行为,行为的好坏以及为什么发生行为,所以气质可以被看做是个人的行为风格。

托马斯的研究结果是根据大规模和长时间的追踪研究而得来的,因此其科学性是比较高的,但是,他的理论能否替代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理论,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

1977年出版的由托马斯和儿童心理学家切斯合著的《气质与发展》一书中对于托马斯的气质理论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总结起来,托马斯的气质研究主要从九个维度进行判断。

九个判断维度:

01.活动水平

指的是儿童活动时限与不活动时限的比例。婴儿时期就能看出显著的差别,有的婴儿在不睡的时候都会一直动不停,而有的婴儿则会一直很安静,甚至让人忽略他是睡着还是醒来。

02.节律性

节律就是规律,指的是身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规律。有的婴儿在出生后很短时间就形成非常明确的规律,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吃喝拉撒等等都容易掌握规律,而有的婴儿则表现得没有规律,抚育者对他们的行为较难预测。

03.注意的转移

指的是儿童根据环境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从婴儿期开始,有的儿童在哭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安抚,而有的则很难转移注意力,不好安抚。

04.趋向与退缩

指的是儿童对环境中的新事物做出趋向或退缩的反应。比如有的儿童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陌生人感到好奇,会做出微笑或探究的反应,而有的儿童面对新事物或陌生人时的反应是害怕和退缩。

05.注意的广度或持久性

指的是儿童从事某种活动时稳定注意时间的持久性。比如有的婴儿拿一个玩具能够翻来覆去地玩很久,而有的婴儿很快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

06.适应性

指的是儿童对环境中的变化能否很快地适应。有的婴儿对环境的变化最初可能不太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但另一些婴儿却在较长的时间后仍习惯不了,表现出紧张不安和啼哭。

07.反应强度

指的是反应的能量水平。如有的婴儿哭也大声,笑也大声,而有的婴儿反应会被形容成小奶猫,声音小而细嫩。

08.反应阈限

指的是能引起婴儿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敏感度。有的婴儿反应阈限比较高,对于环境中声音、光线的变化不太容易察觉,而另一些婴儿则比较警觉,环境刺激的一些小变化容易使他惊醒。

09.心境质量

指的是儿童持续的情绪状态是欢乐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有些婴儿在游戏时或与别人交往时经常面带笑容,欢乐开朗,而有的婴儿则经常啼哭,情绪紧张。

新的气质分类:

在上述的九个维度中,由于节律性、趋向与退缩、适应性、反应强度和心境质量五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等有较高的相关,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

01.容易抚育型

占样本比例的40%。不少的儿童属于这一类,他们的吃、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性强,在婴儿期就能很快地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性强。他们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强化,因而在整个儿童时期能受到成人极大的关怀和注意。

02.抚育困难型

占样本比例的10%-15%。他们总是在哭,不易安抚。进食时烦躁不安,睡眠不规则。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他们的心情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气力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由于成人的抚爱经常得不到正面反馈,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往往不太密切。

03.启动缓慢型

占样本比例的15%。这类儿童安静、不爱活动,对环境刺激做出温和低调的反应。他们不像前一类那样总是哭闹,他们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如果坚持和他们积极地接触,他们也会逐渐产生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刺激会缓慢地发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儿童的发展情况因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的不同而分化。

此外,样本中仍然有30%--35%的儿童不符合这三种气质分类,他们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根据不同气质维度的组合而形成了个人独特气质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气质,它只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消极的一面。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来说,家长和老师在观察、了解并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气质判断的九个维度和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