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阙(5)点检做天子

那么,怎么才能用骆驼摆渡军队?需要多少骆驼?又得多长时间?

就在柴荣还在计算思考的时候,赵匡胤却等不及一个人先自骑马横渡了,结果,还真就过去了。

他的小伙伴们一看,老大都过去了,自己还等什么呢?

于是,大家伙迅速上马,也紧跟着赵匡胤渡过了这些滩涂。

南唐的军队哪里想的到,这后周会这么快就到了眼前。

一阵闪电般的冲击,南唐的军寨纷纷被攻破。

拿下了壕州,赵匡胤缴获了许多南唐的战舰,而后又坐着这些木头的战舰,一路顺水而下,又迅速拿下了泅州。

泅州失守后,败军纷纷往山阳方向逃跑,这个山阳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市的淮安区。

南唐这个时候在清口屯扎了军队,想着抵挡后周。

清口这个地方也是扼南北交通咽喉,应该说南唐的想法还是不错的。

可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人?能是寻常用兵之人吗?

他俩采用了两翼分兵的办法,绕过清口,沿淮河东下,直追到山阳,并拿下了楚州,俘虏了这里的南唐节度使陈承昭。

这山阳和楚州又是什么关系呢?怎么一到山阳就能拿下楚州?

看战果大概能猜测到,这个楚州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淮安市。

楚州拿下,后周军队一路凯歌,继续乘胜进军,直到打过长江,到达南岸,在瓜步,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六合区东南方向再次攻破南唐军队之后,淮南终于拿下。

这个时候的南唐慌作一片,那位大词人李煜的父亲,南唐皇帝李璟听到赵匡胤的名号就吓的是心惊肉跳。

正面不行,咱就来个阴的,李璟听了别人的建议,派遣了使臣给赵匡胤送了一封信和三千两的金子。

《宋史》记载说是白金,我其实不太明白什么是白金,难道比黄金还要贵?

送完了金子和信,又派人去给柴荣告密,想着用这一招反间计来离间柴荣和赵匡胤。

哪曾想,这密还没来得及告,赵匡胤却是已将金子和信抢先一步送到了柴荣的内府。

好吧,如此水平的反间计,怎能离间的了这俩黄金搭档。

淮南战役结束之后的显德五年,赵匡胤改任了忠武军节度使。

安稳的在开封府休息了一年之后,显德六年,柴荣又决定北伐。

这次北伐,赵匡胤被任命为水陆都部署,就是水路和陆路两路部队的前线指挥官,这是一种战时的临时职务。

大军一路开到今天的河北任丘北面,当时这个地方叫莫州。

开到莫州的主要原因是要拿下瓦桥关,瓦桥关在当时很重要,这个关隘在今天河北平原的中部,所在的地名就叫瓦桥。

唐朝末年的时候,为了防范契丹,便从瓦桥这个地方一路向东北方向延伸,接连设置了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

瓦桥关的守将叫姚内斌,赵匡胤大军一到,他便知趣的开关投降。

赵匡胤又以瓦桥关为桥头堡,击退了几千名来犯的契丹骑兵,自此“三关”以南地区全部拿下,大概范围为今天的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

关南平定之后,发生了一件事。

这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很蹊跷,不光是今天的我们想不通,就连当时的柴荣也是感到万分奇怪。

说是柴荣在回军的路上,每天都要审阅朝廷快马送来的各地奏报。

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在一堆上报的文书里,放着一个皮口袋。

这皮口袋里装着一块木板,还挺长,有三尺多。

重要的不是皮口袋和木板,重要的是它上面所写的字。

木板上书写了五个大字,“点检做天子”!

柴荣打眼一看,当即就懵圈了。

好家伙,这是要造反啊。

他的第一反应便想到了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至于这皮口袋是怎么来的,谁在木板上写的这些字,柴荣没怎么追问,史书也没怎么去讲。

张永德是谁?他是郭威的四女婿,老早就跟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也算的上是个英雄。

郭威称帝后,张永德当了驸马都尉,后来又跟着柴荣一路征伐,立下战功,高平之战以后,被封为殿前都点检。

关于驸马都尉,我们要多说一句,这个官职古来都是由女婿担任,大概率上多是虚职。

实际的意思是皇帝出行的时候,除了皇帝所坐的车乘以外的其它车乘都是由驸马都尉来管理的,所以这个官职不过是给女婿一个亲近的名堂而已。

当然这次北伐,张永德也在队伍之列,他和赵匡胤并肩作战,也算是有功之人。

但造反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柴荣心中暗想,不管是真是假,张永德这点检的官肯定是不能再让他做了,这个位置要造反,那可是太容易了点。

回到开封以后,柴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免了张永德的点检,改任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用来代替张永德。

给赵匡胤的检校太傅实际上也是个虚衔,并不是什么实职,但此时的赵匡胤本就是殿前都指挥使,他是殿前军的武将头头,给加升个虚衔再改任都点检,也体现了柴荣此时的良苦用心。

可惜,英雄迟暮,谁解你的风情。

柴荣啊柴荣,你大概是脑袋也生锈了,那木板上的字说的明明是“点检做天子”,又不是“张永德作天子”,你免个张永德又有个毛线的用。

柴荣是真病了,而且是一病不起,整日的卧床。

一代英主,神武雄略,就算是病入膏肓,他还在不断的念叨着如何拿回今天的北京,收复幽州的事。

可惜,老祖宗讲人生逢九,必有大事,这一年的柴荣,刚好39岁,他遗憾的离场,永别了人世。

柴荣去世后,他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继承了帝位,是为后周恭帝。

柴宗训这一年仅有七岁,他沿用了显德年号,由母亲符太后垂帘听政,宰相范质、王溥等人主持军国大事,并且重用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给了他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职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天阙(5)点检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