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塾文萃》编辑部一行拜访著名书法家刘正庄老师

2022年6月21日,为庆祝《斯塾文萃》第一期春霁号成功出版,总编郭兆松,副总编秦昊天,代表《斯塾文萃》文集编辑部工作人员,前往陕西省著名书法艺术家刘正庄老师家中拜访,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交流,并送予刘老师《斯塾文萃》第一期春霁号留作纪念,此次与刘正庄老师会面访谈,大家收获颇丰。


刘正庄,笔名野牛,陕西扶贫书画院创始人。出生於崇文尚教,翰墨书香的陕西富平。从小耳濡目染,酷爱书法,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取之不竭的书法艺术基因。高中毕业后入伍,利用课余时间临帖临碑,刻苦研炼;由于长期在作战训练部门工作,把书法与兵法结合,体悟其道,融会贯通。他的书法端正凝练,刚劲守朴,点画配置有度有法,浸透着戎装的威武:结构搭建彰显其书法敢于亮剑的风骨,曾在军内外书法大展中多次获奖。其书作,笔锋显意,笔意得当,意生而笔达,刚健流畅。其书作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国内外收藏者甚众。


《斯塾文萃》“斯”做书面语讲,有“这、此、这个、这里”之意。亦可指代“斯文”。“塾”,本义“享用新熟瓜果的地方”,转义“教书就读的地方”。“斯塾”可释为“这处学堂”。“斯塾”谐音“私淑”。“私淑”一词源出《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自称“私淑”孔子,后世称二人为“孔孟”。认为孟子将孔子的儒家发扬光大。现代《词源》指称“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可见,“私淑”一语要点在“择善而学”。最后“斯塾”与与英语school的发音很像,而school在做动词讲的时候又有“教育、培养”的含义。

“文萃”一词出自建国前的进步文集,《文萃》周刊是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上海出版发行的一份综合性文集,创刊于1945年10月,终刊于1947年7月,前期为集纳、文摘性刊物,以转载大后方报刊的进步文章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时事政治类刊物,在分析时局变化、预测时局发展,以及及时爱国民主运动等方面形成鲜明色彩,深受进步读者喜爱。随着岁月流逝,业已积淀为考察研究中国现代历史文化发展嬗变的一个极为宝贵的原始资料源。现照原样影印,编入本社品牌书系“民国期刊集成”,专供公共图书馆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相关学者收藏使用。“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如出类拔萃。“文”: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故“文萃”指出类拔萃,有才华的人写的文章,在此荟萃。


刘正庄老师对文集内容给予了肯定,称赞了当代年轻人文笔与思想,并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有才之士能够在《斯塾文萃》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斯塾文萃》总编郭兆松对《斯塾文萃》的未来进行展望,指出目前文集还存在的排版内容问题,将在今后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逐步向正规化、丰富化发展,提出编辑部成员应当提高写作与鉴赏水平,提高刊物文化内核。

《斯塾文萃》副总编秦昊天就《斯塾文萃》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传播,增添电子版文集,并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增加宣传力度,强调文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后续也应创立属于自己有特色的公众号,微博,吸引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加入其中,这样才能在今后文萃的持续发展中起到良好的循环,另外,秦昊天副总编还强调了,文集中还需添加如社团活动,留言互动等栏目,只有从多方便,多角度,整体的看看带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未来打造出一个有特色大学生青年的文集。


《斯塾文萃》文辑由陕西文化网创办,致力于打造属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文辑,本着助推青年文学创作繁荣与发展的目的,活跃和提升大学生文学创作热情。凡刊登至本文辑的作品均会同期发布于陕西文化网,同时本文辑现已邀请陕西省著名作家学者担任顾问,坚守文学品质,推动创新发展,搭建大学生文学爱好者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发文学青年的青春热情与豪情,推动优秀青年作家作品发展涌现。

《斯塾文萃》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以发现新人、力推新作、繁荣新文学为目标,定期发刊,不断展示新时代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新人风采,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提供写作的舞台,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走的更出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塾文萃》编辑部一行拜访著名书法家刘正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