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相伴 一路前行

“全国中学语文分体教学暨教育扶贫高峰讲坛”感言

      2018年11月24日,“全国中学语文分体教学暨教育扶贫高峰讲坛”在天水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各位专家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新理念、新教法如同今年的冬阳那么灿烂,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让我日渐懈怠的生命有了春意盎然的姹紫嫣红。

      语文分体教学示范课,分初中和高中语文两段,涉及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实用文体。

      早上是初中阶段的分体教学示范课。来自浙江温州的郑可菜老师示范实用类文本的教学,郑老师以最近的热点新闻“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切入点,讲解“新闻阅读与评论”。课堂中郑老师采用了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就是用理性的标准来评估阅读材料),抓住了两个关键点:客观看待现象,理性表达观点,并引导学生写评论时准确的用词,使自己的言辞不绝对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多元化课堂。

      第二节是来自清华附中的王金玉老师示范的戏剧文本的教学,课堂上王老师甜甜的,富有感情的声音把我们带入了包含温情、爱的《枣儿》中,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空巢老人的孤独,留守儿童的呼唤。尤其是品一品环节,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关系、语言、心理,最后的读演,再一次带我们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感悟。结尾引用《礼记》中的语句,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引发他们对此类现象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节课来自于南京冯为民老师示范的小说文本的教学——蒲松龄先生的文言文短篇小说《狼》。冯老师多次强调这是中国传统的小说,是街头巷尾谈论的奇谈怪论的小说。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志异”的小说,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有文言文的味道:“言”讲话,“文”讲深,释言解文中悟道;其次要依体而教,因文而教,因人而教,在文体的框架内把学生引向高度、深度、厚度。最后强调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异于课外”。

      下午是高中阶段的分体教学示范课,三位老师的课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第一节示范课是来自于西安的贾建英老师所教授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上贾老师很好的诠释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些。“教什么”要避免“三化”:即随意化、点状化、两极化;“怎么教”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为什么教这些”要考虑课程性质、阅读特质、文体特点、学生的实际。

      第二节课是生命语文的首创熊芳芳老师所教授的《苍蝇》。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更多元、更包容的看待事物,关注生命本身,让所有的生命都能存活于世上。再度阐释了生命语文的本质:即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走进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味,从而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第三节课是来自江苏的张一山老师示范的诗歌群阅读教学。张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读诗、学诗、悟诗,无论是让学生自拟题目,还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对一首诗的理解感悟始终都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学生阅读的是“这一首”诗,但获得的是与诗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一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收获确实是巨大的,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语文老师和作为一个研究者和作为一个读者是有区别的:语文老师要教学生学会阅读。学生不喜欢的优秀经典作品,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我将在语文教学的路上,砥砺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路相伴 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