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

一直都知道这本书,由来已久,不知道从何时何地开始,估计是因为这本书是明史或者说中国中古代史的丰碑之作。

刚合上书本,再看封面,有两点让我颇有感慨。

第一,英文书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普通、平凡、平淡到毫无意义的一年。历史,是过去的今天和未来的明天,那时那刻的人们,如同此时此刻的我们,组成、书写了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淹没和抛弃。除却风云激荡时期,身居高位或者手握重权之士,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也不会意识到言行举止对历史走向的影响。日常生活中,聊到历史的时间,无外乎课业学习和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中国历史,得益于早熟的文字和重史文化,大部分的文明史,都有文字的记载,都能在时间上详细、确切的追溯到发生的当日、甚至精确时刻,在人物上罗列出当时的参与人员。阅读完一篇史文,眼前如同看着古装剧,穿越时空,与"祖先"同在。

古人记录历史,初衷是什么?魏征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应该可以一言概之了。前几日写《沉思》,还感慨了一番人类不断重复错误的无奈和辛酸。人在历史的地位,自己无法预见和自知,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自己的人生,弥留之际或许会静下心来总结和分析,随即,一碗孟婆汤格式化了这一世的灵魂。后人还在继续以同样的心性,在不同的时空,重复类似的故事。可能,这正是人生的意义和意思所在吧。

第二,黄先生的国籍是美国。1587年,中华是明朝,美国还无从谈起。一个是在历史高位缓慢波动了千年,仍将继续三百年,再跌落千年深渊,然后一飞冲天;另一个孕育两百年,成长百年,领先百年,然后迅速衰落。

1587,东方人类农业文明的顶峰时期,如果西方人类工商业文明没有快速发展,或者东方农业文明能像吸收游牧文明一样,主动学习吸收工商文明,黄先生的美籍也就无从谈起,封面也不用再出现一串扎眼的英文。

可历史的惯性,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束缚的其中的人无处遁形。这种惯性,现在也在束缚西方文明,这次疫情,揭开了笼罩其上的光环。

历史的发展,类比生物演化,因之而生的,必将因之而亡。因为有了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在这个环境中脱颖而出。天道有常,变为永恒。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代变化了,当初作为支撑的因素,反倒成了束缚的牢笼。不能做到因时而变,咸与维新,注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不一定还有如故的香气。

回首阅读时,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试图管中窥豹的意图,用寥寥数个人物来铺展开时代的画面。每个人,都被时代所困,有的在迷茫中迷失而沉沦,有的在挣扎中反被淹没。

这就是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