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80%家长意识不到的一个原因!

标签:青少年生涯规划

通过参加高考这个途径成就孩子的未来,是目前国内家长教育及培养孩子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点从我们身边能接触到的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参加培训的人数就能看出。记得在上个月带女儿去兴趣班学习,旁边的儿童游乐场突然变成了一个初高中课程辅导班。我好奇的进去看了一下,大概有差不多10个教室,每个教室基本满员的状态,与旁边的兴趣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差。由此可见,家长对待孩子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有多么的高,高到完全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好!为什么?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才能证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是多么的成功。

家长对自己孩子寄予了厚望,不惜一切成本的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说了:学不好不要紧,哪科不好就花钱补啊,找好老师,找好学校,他们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全力配合。可是,为什么在学习条件和环境都如此优异的前提下,有的孩子还是学不好?依然名落孙山?

本周三天,我参加了ACD青少年生涯规划中级导师班的培训。参加的初衷,也是想通过学习去探索青少年的生涯问题,与学习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因为我也是为人父母,我想更好的在我女儿的学习成长的路上,给予她更多的正向指引,而非盲从的跟随性效仿。通过学习青少年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引发我最大的思考点是:为什么家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把成本和关注点投放在文化课本身,而不是孩子自身?为了检验我三天来所学的成果和验证青少年生涯规划在孩子学习上的价值,我跟我老公做了一次一对一咨询。

他回归到高中时代作为我的来访者,我作为他的生涯导师。

首先,我询问他目前的问题是什么?

来询者:我就是不愿意学习,不想学,觉得累,就是想玩儿。

我:那你有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吗?

来询者:没有,我啥也没有,走一步算一步吧。

我:那你除了学习,还有其它选择吗?(可以选择不学习吗?)

来询者:没有,没选择。我爸妈让我必须学习。

我:那你认可你爸妈要求你的学习的观点吗?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来询者:我认可啊,学习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今后找工作。

我:你认可学习这条路的话,那阻碍你学习的是什么呢?

来询者:我自我控制力差,总想玩儿游戏,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我:那你对玩游戏这件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对它的眷顾呢?

来询者:可以减少每周玩游戏的时间开始。

我:那你希望从现在开始,每周玩儿几次你可以接受呢?

来询者:每周由5次变到3次。

我:那通过什么样的结果能验证你做到了控制玩游戏这个目标的达成呢?

来询者:学习成绩的提升。

(由于篇幅原因,只记录到这里)

虽然是模拟了一次咨询,我还是询问了来询者在整个体验中的感受。

他说:1、从迷茫走向了清晰,一步步把问题澄清并梳理了思路;2、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产生了改变和学习的动力。

往往家长们关注的点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动力不足,高中选文理科,高考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但孩子问题背后隐藏的却是对自我认知的缺失,目标感缺失等一系列本质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需要解决的生涯发展问题。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走向自己的彼岸。人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当为自己设下目标时,才能带出希望。

咨询结束后,我又跳出来以家长的角色询问了我老公,对于青少年生涯咨询在孩子学习问题上的价值感觉如何?我老公也真实的反馈给我一个点是:如果在孩子高中时代有这样一个导师,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帮助。可这一次就能让我的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吗?我的回答是:不能!

他的反馈,也代表了当下一部分家长的教育体征:功利、速成!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生涯目前在国内还没兴起的原因之一。家长们,宁可花钱砸在文化课上,哪怕孩子分数提升那么几分,追求一时的自我满足。也不愿意从本质上去挖掘孩子自身的优势、个性特点,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祛病如抽丝。孩子在自我发展早期积累下的问题,不可能靠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越大,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间就越长。但跨过当下看未来,解决了孩子们在青春期的自我发展问题之后,习得的是孩子们应对环境和自我掌控的方法。只有孩子能逐渐通过对外界的互动、探索,持续性的产生对内的反馈之后,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拥有一颗不惧未来的心。

写这篇文章,没想试图叫醒那些装睡的家长。只想通过我的传播,让更多开明的家长了解到青少年生涯教育。并打开对孩子教育的另一扇门和认知。最后,送给各位家长一段我非常认同的话:“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爱因斯坦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落榜?80%家长意识不到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