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来成长:接纳-倾听-引导-肯定,轻松应对孩子的小问题!

孩子总会这样,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就想去尝试,执意自己动手,奈何年龄在那,动作把控和事情操作总会出点小意外,面对打翻的碗、摔碎的杯子、一地的水、倒光的洗衣液……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气血上涌、暴跳如雷?有没有脱口而出的抱怨和训斥?

我自认为很注重育儿,又倾向于孩子的人格培养,但是想到这些时,仍会摇头苦笑。是的,即便我如此在意,也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在孩子“闯祸”的瞬间,生气、数落、指责、埋怨……而且不止一次脱口而出:你看看你,跟你说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总是……

01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和根深蒂固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认为打翻或打碎东西是不对的?为什么总会下意识地针对这件事的结果直接给结论,而不是先去了解这件事的经过和目的呢?

孩子打碎了杯子,也许她只是想给辛苦的妈妈倒杯水;抑或就是他不小心碰到了……

不可否定,我们成长的环境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小时候也是受到这样的批评和委屈一路走来的,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种种条件反射。

没错,我们心里不接受错误,也不接受孩子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完美圆满,于是力求避免失误和犯错。然而,人无完人,哪有不出意外的呢?

我们意识到了问题,接受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想要改变,接下来就是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小状况,并且引导他们更好地处理问题。

02 孩子为什么会犯各种小错误?

我们先要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发育规律和行为能力,比方说,想倒水却摔了杯子,想擦地却弄了一地水……这些状况发生在父母心情好时,可能没有急风骤雨,但若是正是父母焦头烂额时,场面就会失控……

我们人类的大脑最先发展脑干,就是遇到困难是对抗、逃跑还是什么也不做这些自然而原始的反应,而大脑指挥者的额叶,也就是决策控制等高级心理活动是最晚发育成熟的,而且孩子的抓握等行为是随年龄慢慢发育的,并且是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中逐渐熟练精准的。

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很多小状况、小错误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给孩子放松的家庭环境,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心里明白: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

03 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取决于我们怎么对待错误。

接下来是关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处理,“化干戈为玉帛”?也就是孩子犯错了怎么办?

(1)认可孩子的感受。彼此接纳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2)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表达事情的全过程,诉说的过程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形成逻辑表达的过程。

(3)相信孩子能处理这个情况。控制住自己少说话,信任既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和底气,也会让孩子有信心应对各种问题,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4)分享你的错误。这不仅会拉近亲子关系,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个妈妈分享了她跟孩子的故事:

她生病要去趟医院,因为自己带孩子,所以孩子也一起到医院。她家孩子有个习惯就是去哪里都带着一本书看,但是这次,他拿着书却什么也没看进去。回来的路上,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为什么在医院看书不专心呢?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反问他:为什么呢?孩子:嗯……医院里人太多了。妈妈:还有呢?孩子:我太好奇了,总想看看周围。妈妈:嗯,那怎么办呢?孩子:……

这个妈妈很聪明。她全程并没有太多的话,都是孩子自己在想在说,而且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孩子一问问题就直接把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一股脑讲给孩子,她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我们都知道的原因:医院太乱,你不够专心等等,而是全程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沟通难吗?全篇大道理肯定不容易被接受,那要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呢?

所以多让孩子去想,引导而不是指导,肯定而不是否定!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结果。用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问题和感受。

解决孩子出现的小状况就是这么简单:接纳-倾听-引导-肯定,一起来试试吧~

大家好,我是娘娘的妈,一个工作和带娃双肩挑的妈妈。育儿路上有你有我,我们手拉手,共同成长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用错误来成长:接纳-倾听-引导-肯定,轻松应对孩子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