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是去年看读书直播时偶然买入后一直搁置,直到今年9月才开始读,没想到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都如此强,一读起来就放不下,用了1个多月读完的一本22万字的比较厚的书。本书是英国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于1922年(作者56岁时)初版发行。由孟驰翻译,2020年7月第一版,果麦出品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以无比开阔的视界、轻快简洁的笔调,梳理了自生物起源以来的人类历史。

作者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是英国历史学家、科幻作家、社会思想家,作品涉及文学、科学、历史、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世界史纲》《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等。

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讲,“《世界简史》应该像小说一样是直白易懂的。它以最笼统的方式概述了我们目前对历史的认识,略去了其中的细枝末节和复杂之处。我在书中已尽量加以充分说明,并采取一切办法使其生动和明确。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对历史的一般认识,这是研究某一特定时期或特定国家历史所必需的一个框架。在阅读笔者更全面、更明晰的《世界史纲》一书之前,可以将此当做一次有益的准备之旅。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殊用处,那就是它或许能满足忙碌的普通读者之需,因为他们过分热衷于仔细研究《世界史纲》中的地图和时间表,希望刷新和修复自己对于人类文明历程零散模糊的认知。这并不是对那部前作的概括或缩写。受制于写作目标,《世界史纲》无法进一步加以浓缩。可以说,这更多的是一部经过重新规划和书写的概括性通史。”

书中的语言“我们在前文提到过早期的海蝎子的大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生物都是地球生物界的至尊王者。”

“倘若我们用一个直径1英寸的小球代表我们的地球,那太阳就是一个直径9英尺、位于323码以外的大球,323码约等于五分之一英里,也就是四五分钟的步行距离。月亮则是一粒离地球2.5英尺的小豌豆。”查了一下,一英寸约等于2.54厘米。

书中第51节“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是欧洲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然而,查理五世的伟大并非在于他本人的作为,而主要是来自其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创举。”他对葬礼很关切,最后甚至为自己举办过葬礼。让我想起哪部电影里也有提前为自己办葬礼的情节。

作者在30节专门谈到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中国的思想巨人。“他们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那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纪。正是在这个世纪,人类开始步入成熟期。”

书中也讲了与罗马同时期的中国汉代,是世界上最伟大、组织度最高、最文明的政体它的疆域和人口都超过了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

“在7世纪至9世纪的300年间,中国堪称世界上最安乐、最文明的国家。”即我们的隋唐时期。唐代诗歌的伟大复兴。

书中57节专门讲科学知识的发展。

在58节专讲工业革命。

“许多历史著作都把“机器革命”和“工业革命”混为一谈。

机器革命是人类经历的一种全新事物,是有组织的科学发展的产物,就像农业的发明或金属的发现一样,是一个新的阶段。而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财政方面的发展,是有着不同起源的另一个过程,在历史上是有过先例的。

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不断地发生相互作用,然而在本质上是两回事。即使没有煤、蒸汽,没有机器,也会发生工业革命之类的事情。

机器革命是在机器发明和发现的过程中,人类经历的一项新事物。它不顾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工业方面的后果,径自前进。而工业革命就像人类社会大多数其他现象一样,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和偏转,原因在于机器革命引起了人类生活状况持续不断的变化。”

在60节里讲到“今天的美国正是先后依靠轮船和铁路的普及才得以造就的。倘若没有这些发明,今天美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口的西迁也将大大地向后推迟,或许永远不会越过中央大平原。人们为了找到更好的定居地,从东海岸迁至密苏里洲这样一段不到北美大陆宽度一半的距离,竟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建立在密西西比河对岸的第一个洲是1821年建立的“轮船州”密苏里州,然后从这里到太平洋沿岸那段剩下的距离,却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

在62节“轮船和火车构建的海外新帝国”,“18世纪末是各帝国分裂的时代,也是扩张主义者梦想破灭的时代。英国、西班牙等国与其美洲殖民地间遥远的距离阻碍着本土与属地之间的自由往来,其结果就是殖民地逐渐分离出去,成为有着不同思想、不同利益甚至不同语言的新的独立社会实体。”

当然,作者在最后也展望人类将实现统一与和平,子孙将生活在比任何宫殿和花园都更加美妙怡人的环境中,去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日益成功的冒险,去迎接更伟大的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世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