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半夜无蝉

柳干蝉影(网图)

01

“清风半夜鸣蝉”,与它的上句“明月别枝惊鹊”,构成了一副风清月明、鹊飞蝉叫的夏夜图。800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用简洁、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山村乡野的夜间田园风光。这是一种别样的美,一种生活的恬静美。

这种美,延续了几百年。它出现在夜行者的眼睛里,出现在我们正在熟睡的夜境中,出现在广袤大地上千百万个乡间村落、密林阴木间......

如今,这种美缺失了。在许多乡村,清风半夜无蝉。清风依旧在,鸣蝉无声迹。即便在白天,也很少听到蝉的奏鸣了。

02

晚间8时多,老家的夜才刚刚开始。电话拨给母亲,无人接听。9时再拨,母亲接了电话。询问母亲未接电话的缘由。母亲笑了:“那个时候正在屋外的台子上、菜园的树林中,捡肉知牛呢!”

肉知牛,是老家的方言,对未脱壳的蝉蛹的称谓。脱了壳,则叫它知牛,并根据不同的蝉种类以及叫声不同,或叫知了,或叫唧牛,或叫秋娘等。

母亲告诉我,捡肉知牛,在老家盛行有好几年了。人们用封口胶袋环绕在树根上约1米开外的树身上,绕好几圈。肉知牛从土里钻出来,找到树身往上爬,爬到此处,由于胶袋的粘滑性,它是无论如何也爬不过这约有十厘米宽的胶袋,而爬到树干上去的。

天黑定后,正是肉知牛从泥土中钻出来找树身脱壳的高峰期。此时乡间的人们就打着手电筒,在一棵棵绑了胶袋的树身前,很轻松地将肉知牛捡入囊中。捡回后,放在盆中,并放少许些水,养着它们,第二天一早将其出售给商贩。一只肉知牛,值四毛钱。商贩们再统一装运,销到城市的餐馆饭店,成为人们的一道美食。

听了母亲的介绍,我想,人们真是智慧啊!能想到如此方法控制肉知牛的上树之举。对付大自然中的万物,人总是有办法的。不知这是何人的首创啊?

由于它是一些食客眼中的美食,所以促使它有了买卖市场。利益的驱使,会有更多的人们去捉它卖钱。幸亏它目前还不是全民的喜好,只是一部分食客的食欲!我不敢想,如果全民都吃它,它的绝迹必定指日可待!

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新闻说,中国人只用13年 就把一种随处可见的鸟儿吃到灭绝边缘。这种鸟是一种叫做禾花雀(黄胸鹀wú)的鸟。13年前,它还是一种漫山遍野皆可见的鸟,而如今已正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距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

可怕,可怕,可怕之极!中国人的嘴,真是了不得!

蝉,有没有一天,也会被列入“极危”名录呢?

03

我跟母亲说,如果天天这样捡肉知牛,大家都捡,总有一天,会把它们都捡灭了的。母亲有些疑惑,捡这些从土里长出来的东西,能把它们捡灭?土可是万物之本呀?

母亲不知道蝉的再生从何而来。她以为蝉从土里钻出,就是土里自生,长大后再出土脱壳。母亲还告诉我说,有人说是蝉从树上死后掉到地上,它身体外面那种长成的霉灰落到土里,再长出来。

母亲说的土是万物之本,这没有错。任何生物,没有源种,从何而来?蝉也一样,要有源种。蝉的源种,仍需要母体产出。

这不能怪母亲,也不能怪乡亲们不懂这些生物知识。其实我在没关注蝉之前,我也不知道呢!不知道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知道蝉的前世今生?

百科上解释:雄蝉会鸣叫,每天唱个不停,引诱雌蝉来交配。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都会死去。

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风吹落地后,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

幼虫在地下,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它在地下经过四次蜕皮,不断成长。在变成成虫前,会进行它的最后一次蜕皮,即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才能变成成虫,即我们见到的会飞的知了。

它们一个夏天在树上生活,进行着生命的繁衍。在新的生命孕育产出,它们继而结束生命逝去。生命如此周而复始,一代代延续。

它们在变成成虫前,就被人们捡拾成为美食。这是断了蝉的父体母体。长此以往, 焉来种源,何以延续?

04

蝉在古时文人墨客中,是品行高贵的象征。如李商隐说它“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意思是烦劳了蝉儿鸣夏吟秋,提醒自己一定要举家保持高洁,保持清贫。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它的兴趣不乏有三。一是它的鸣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是我们儿时的童年歌谣。伏天的一大早,如果听到知了的高鸣,就知道当天又是一个大热天。通过它的叫声,人们感悟着气候温度。

二是它的金黄色的壳。小时候,我们就知道知了壳是一剂中药,时常拿着竹竿,在林中穿行,搜寻树干上趴着的知了壳,将它打下来,串在柳条上,拿到集市上的收购站去卖,换点买冰棒的零花钱。据《中国药材学》记载,知了壳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等作用。

三是如今盛行的金蝉美食。人们或将其油炸,或五香炒食,满足自己的食欲。曾有人预言,蝉将成为人类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如此而来,仅靠野生资源,仅靠乡间捡拾,已大大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成为绿色食品,则需要人工饲养,大规模养殖。在人工饲养未大力兴盛之时,捡拾野外蝉蛹,就需要节制了,需要从生态大计考虑,进行政府干预了。

05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蝉鸣伴盛夏,三伏有生机!

清风半夜无蝉。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树身上的知了壳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风半夜无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