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个人值得被我们铭记

秦国龙:朗朗青天做清官

◆ ◆ ◆

文 |石禄生

1

康熙39年(1700年),适逢三年一考的科举会试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了殿试。殿试环节,年轻人感觉发挥得不大理想,试后心情略有忐忑。

平心而论,这个年轻人并不属于天才型的读书人,吟诗弄词非他所喜,他的志向另有所图:“誓做一个大清社会数一数二的‘青天官’。”

什么是“青天官”?就像该年轻人心里想的那样:“咱不整虚头巴脑没用的名词解释,想想包青天、海青天就知道了,我秦某人志向在此,争做清代的青天代表!”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远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都对古时历朝历代的青天代表人物熟稔得很:狄仁杰,唐代的;包拯,宋代的;海瑞,明代的……呃,等等,清代的青天符号人物好像还空着,到底谁能填上这个空呢?

跟我们一样,前面那个康熙年间的年轻人也想到了这里:“或许,我就是那个填空的人。”他的眼前一亮,下意识地觉得,其实自己在殿试中发挥得也不是那么不好,顿时信心大增。

话说狄仁杰、包拯、海瑞,他们个个都有一张响亮的名片:黑面无私、公正光明、不畏权贵的大清官。

中国人历来是推崇清官的,这不,时至今日,国内影视界拍了不知道多少个版本的狄仁杰、包青天、海青天的题材作品,电影电视剧都有大把。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爱看清官故事。

到了四月下旬,康熙年间的这个年轻人,终于等来了殿试揭榜的消息:他名列三甲第十二名进士!成绩不算拔尖,但也相当不错了,总算如愿进入了进士行列,他的清官之路就此启程!

这个年轻人来自山东日照,他的名字叫秦国龙,也作秦国隆,——啧啧,瞧这名字起得,大气磅礴、壮志凌云,注定将被载入大清青天代表人物之列。

2

实事求是地说,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并不乏清官,但为什么世人只铭记像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人呢?

因为他们这一类的清官之品级,属于绝对的大公无私,公平公正,不徇半点私情,不掺杂一丝水分,简直到了清官的极致水平,这跟一般意义上的清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清代的秦国龙,想要追随的,正是包青天、海青天这种级别的“青天官”。

包青天剧照

在康熙年间,秦国龙先后任陕西道台、云南监察御史、浙江道台等。

在各地任职岗位上,秦国龙当然都做到了清正廉明,打击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为民伸张毫不退缩,但真正第一次为他攒下铁面无私声名的,是秦国龙转任东城御史后,罢免了当官不作为的亲属官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康熙末年,秦国龙有一个亲侄儿也考中了进士,后来到河北乐亭县当了知县。秦国龙的这个侄子,读书是把好手,舞文弄墨也厉害,但却不是个当官的料。

为啥这么说呢?

一来他的心思就不在政事方面,二来他也缺乏治理社会民生的智慧与能力。如此一来,乐亭县一度治安混乱,盗贼泛滥。

朝廷听闻了乐亭县的情况,于是派出了巡城御史来巡查,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国龙,此时他已转任帝都的东城御史。

此处安利一下,巡城御史这个官职,源于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间仍保留了建制,后来没多久就撤除了。

天子脚下的巡城御史岗位,设置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城区职位,每个城区的巡城御史,包括满、汉各一人。

巡城御史品级并不算很高,但是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可谓权力通天。秦国龙任东城御史,说明康熙皇帝看中了他的清官潜力:“秦国龙对自己够狠,好多人向朕汇报,眼见他家中吃糠菜,也从不徇私舞弊,此人必定是清官。”

康熙皇帝把秦国龙派到乐亭县巡察是有用意的:大清所有进士的任职去向,没有皇帝不知道的,所以康熙当然知道乐亭县的父母官,正是秦国龙那个进士侄子。派秦国龙前去巡察工作,目的就是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如康熙预料般铁面无私。

康熙没有看错人。秦国龙来到乐亭县后,眼见社会治安脏乱差,匪祸横生,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招来他的知县侄子质问:“外面这么乱,盗贼这么多,你不知道治理的吗?”

侄子颇感无辜:“我都有治理啊,我下令把那些盗贼抓起来,用鸡毛掸子打他们屁屁,以示惩罚。无奈这些人没脸没皮,放出去后又无法无天了。”

用鸡毛掸子治理盗贼,这种招数只有书呆子才想得出来,正常人谁能干出这事儿?于是秦国龙也明白了,自己的侄子不适合当官,还是让他回家写诗作文,自娱自乐就好了。

就这样,秦国龙将自己的侄子就地免职,奉上好言相劝:“大侄子,你是圣人级别的读书人,书中才是你的天地。你且回家搞创作吧,我看好你哦。”侄子听得此言,竟然心花怒放,欣然回家去了,丝毫没有被罢官的愁绪。

作为东城御史的秦国龙,不徇私情,罢了侄子的官,消息传到朝中,他的铁面无私被传为佳话,清官之名不胫而走。康熙皇帝也大发感慨:“秦国龙果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铁腕之才。”

3

不久,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登上历史舞台。

雍正画像

雍正即位后,很快做了一个决定:重新考察在职官员,能者上,庸者下。所以他令吏部对全国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展开政绩评估。

结果,秦国龙再次脱颖而出,他竟然被评了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那是什么影响力?如果皇帝要大搞一言堂的话,雍正说不定就把他提拔为内阁高官了。

但在以科举制为基础的古代文官制度下,破格提拔或坐火箭蹿升这种事基本不会发生,官员的资历、品级是要慢慢熬的,雍正也不想坏了规矩。

但雍正的的确确看中了秦国龙,打心眼里赏识他,论升官提拔,他一次只能给秦国龙提一级,所以把他任命为福建按察使;但要论私人关怀,雍正完完全全是把秦国龙当爱卿看待的。

秦国龙不是清正廉明吗?那过苦日子是肯定的。在清代,大凡中级官员的待遇并不高,很多人是靠贪腐肥家的,再不济也要靠灰色收入补贴家用,对此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秦国龙是个“异数”啊,他的清官品格是向包青天、海青天看齐的,那是真的只靠微薄的俸禄吃饭,所以举家吃糠菜是家常便饭。

这就让雍正很为难了,他想暗示秦国龙,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捞点灰色收入是人之常情,但他也不好开这口啊,贵为皇帝,总不能怂恿清官见利忘义吧?再说大清也需要秦国龙这样的人作为“青天”招牌,好给皇帝脸上贴金。

既不能明着教坏秦国龙,又不忍秦国龙过苦日子,雍正皇帝只好时不时地吩咐下人给秦家送吃的去。

皇帝亲自差人送好吃的来,这对秦国龙来说自然是天大的荣耀了,所以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秦国龙更加铁面无私、不食人间烟火:“我得更加严于律己,不能让皇上失望。”

话说秦国龙被调到福建当按察使后,不久就因主持平反了一场冤狱而立功,既然立了功,雍正自然也就有理由进一步提拔他了,秦国龙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秦国龙在任福建布政使期间,为一个名为周天植的贡生题写了匾额《簪缨济美》,现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簪缨济美”四字,意在勉励受匾人发扬家风,成为高官显达。

清·雍正三(1725)年【簪缨济美】匾 秦国隆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此匾见证了大清极品清官秦国龙的福建岁月,显得弥足珍贵。亦因如此,在题匾时间过了两百余年之后,大概是原匾受损严重之故,受匾人周氏的后代,又在民国时期重新立制了此匾。

4

雍正四年(1726年),山西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命案:有一个叫亢百万的大富豪,他的独子奸杀了一名婢女,影响十分恶劣。

但因亢百万用金钱编织起来的关系网四通八达,谁也不敢法办杀人凶手,导致死者的冤情无处伸张。

在官员普遍腐败的古代社会,金钱的影响力有多大,这点大家都懂的。

一般的官员谁敢接手承办此案?谁也不知道亢百万背后的关系网能量到底有多大,与其冒险,不如找籍口推掉。

受害人家属没办法,只好一级一级地告状,直到把诉状呈送到雍正皇帝的面前。雍正总不能置之不理吧?他眉头一皱,想到了秦国龙,便诏令秦国龙亲赴山西侦办此案:“秦爱卿,这事还是你去处理一下吧。”

《雍正王朝》剧照

其实雍正皇帝不用想也明白,该案的死结就在于亢百万金钱帝国背后的关系网。面对这种情况,即便是皇帝也无计可施的。

再说官员贪腐这种事,雍正本人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一查到底的勇气,因为这搞不好会动摇大清官场秩序根基的。

雍正让秦国龙去“处理一下”,本意是走走过场。这不,秦国龙临走前,雍正特意嘱咐了四个字:“照利而断。”意思是,看利益断案吧。至于权衡标准是皇家的利益,还是秦国龙本人的利益,雍正没有明说。

根据雍正对于秦国龙的爱惜之情,笔者猜测,雍正其实是在暗示秦国龙好好敲亢百万一笔,为自己谋一笔钱,省得皇帝经常给他补贴伙食。

也许是秦国龙故意把雍正的嘱咐听成是“照律而断”了,反之秦国龙绝对不愿意破坏自己在雍正心目中的形象,他横竖是要做一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官”的。

因此,秦国龙来到山西,好一番明察暗访,寻找人证物证,寻访目击者等,终于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判了亢百万的独子偿命。这一过程,就不赘述了。结果最重要。

《秦国龙》剧照

期间,亢百万不是没试过送钱贿赂秦国龙,他背后的关系网其中不乏高官,也密集地出面向秦国龙求情或施压,但秦国龙统统不予理会。无欲之人,自然可以保持刚直。秦国龙凭此一案,彻底奠定了“秦青天”的声名。

再说雍正皇帝听闻此案审理结果,先是长叹了一声,大概是为秦国龙放弃了这么好的敛财机会而惋惜,他可是嘱咐过秦国龙“照利而断”的呀!

接着,雍正转念一想,又倍感欣慰:“我大清有秦国龙这样的青天官,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感慨之下,雍正提笔写下御批文件:“秦国龙,老诚人也,朕可保其业。”就此,大清皇室总算是给了秦国龙一句公道的书面评价,捍卫了秦国龙该有的历史荣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真,这个人值得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