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 编译原理

文章目录

  • 一、编译流程
    • 1. 解读入口文件 packgages/vue/index.ts
    • 2. compile函数的运行流程
  • 二、AST 解析器
    • 1. `ast` 的生成
    • 2. 创建`ast`的根节点
    • 3. 解析子节点 `parseChildren`(关键)
    • 4. 解析模版元素 Element
    • 模版元素解析-举例分析

一、编译流程

1. 解读入口文件 packgages/vue/index.ts

首先从Vue对象的入口开始,packgages/vue/index.ts文件中只有compileToFunction函数:

  1. 依赖注入编译函数至runtimeregisterRuntimeCompiler(compileToFunction)
  2. runtime 调用编译函数compileToFunction
  3. 返回包含code的编译结果
  4. 将code作为参数传入Function 的构造函数将生成函数赋值给render变量。
  5. 将render函数作为编译结果返回
    Vue3 编译原理_第1张图片
    下面这个简单的模版,
<template>
	<div>
		Hello World
	div>
template>

经过编译后,code返回的字符串为:

const _Vue = Vue return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with(_ctx) {
		const {
			openBlock: _openBlock, createBlock:_createBlock
		} = _Vue;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Hello World"))	
	}
}
  • 拿到这个代码字符串的结果后,第25行声明了一个render变量,并将生成的代码字符串code 作为参数传入了new Function 构造函数,生成了render函数。可以将上面的code字符串格式化。
  • 这里的render显而易见是一个柯里化的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函数内部通过with来扩展作用域链。
  • 最后,入口文件返回了render变量,并顺手缓存了render函数。
  • 在第一行,入口文件创建了一个compileCache 对象,用以缓存compileToFunction 函数生成的render 函数,将template 参数作为缓存的key,并在11行进行if分支做缓存判断,如果该模版之前被缓存过,则不再进行编译,直接返回缓存中的render函数,以此提高性能。

2. compile函数的运行流程

compile函数涉及到compile-domcompile-core 两个模块。
compile的运行流程:

  1. baseCompile命名理由:因为compile-core是编译的核心模块,接收外部的参数来按照规则完成编译,而compile-dom是专门处理浏览器场景下的编译,在这个模块下导出的compile函数是入口文件真正接收的编译函数。而compile-dom中的compile函数相对baseCompile也是一个更高阶的编译器。例如:当Vue在weex或iOS或Android这些Native App中工作时,compile-dom可能会被相关的移动端编译库来取代。
  2. baseCompile函数:
    Vue3 编译原理_第2张图片
  • 从函数声明中看,baseCompile接收template模版以及上层高阶编译器处理过的options编译选项,最终返回一个CodegenResult类型的编译结果。
export interface CodegenResult {
  code: string
  preamble: string
  ast: RootNode
  map?: RawSourceMap
}
  • 看上方源码的第12行,判断template模版是否为字符串,如果是的话,则会对字符串进行解析,否则直接将template作为AST。(我们平时写的vue代码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递进去的。)
  • 然后是第16行调用了transform函数,以及传入了指令转换、节点等工具函数,对由模版生成的AST进行转换。
  • 最后32行,将转换好的ast传入进generate,生成CodegenResult类型的返回结果。

二、AST 解析器

1. ast 的生成

ast的生成有一个三目运算符的判断,如果传进来的template模版是一个字符串,那么则调用baseParse解析模版字符串,否则直接将template作为ast对象。

baseParse 函数:

export function baseParse(
  content: string,
  options: ParserOptions = {}
): RootNode {
  const context = createParserContext(content, options) // 创建解析的上下文对象
  const start = getCursor(context) // 生成记录解析过程的游标信息
  return createRoot( // 生成并返回 root 根节点
    parseChildren(context, TextModes.DATA, []), // 解析子节点,作为 root 根节点的 children 属性
    getSelection(context, start)
  )
}
  • 首先会创建解析的上下文,根据上下文获取游标信息,由于还未进行解析,所以游标中的columnlineoffset属性对应的都是template的起始位置。
  • 之后就是创建根节点,并返回根节点,至此ast树生成,解析完成。

2. 创建ast的根节点

export function createRoot(
  children: TemplateChildNode[],
  loc = locStub
): RootNode {
  return {
    type: NodeTypes.ROOT,
    children,
    helpers: [],
    components: [],
    directives: [],
    hoists: [],
    imports: [],
    cached: 0,
    temps: 0,
    codegenNode: undefined,
    loc
  }
}
  • 该函数返回了一个RootNode类型的根节点对象,其中我们传入的children参数会被作为根节点的children参数。

3. 解析子节点 parseChildren(关键)

function parseChildren(
  context: ParserContext,
  mode: TextModes,
  ancestors: ElementNode[]
): TemplateChildNode[] {
  const parent = last(ancestors) // 获取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const ns = parent ? parent.ns : Namespaces.HTML
  const nodes: TemplateChildNode[] = [] // 存储解析后的节点

  // 当标签未闭合时,解析对应节点
  while (!isEnd(context, mode, ancestors)) {/* 忽略逻辑 */}

  // 处理空白字符,提高输出效率
  let removedWhitespace = false
  if (mode !== TextModes.RAWTEXT && mode !== TextModes.RCDATA) {/* 忽略逻辑 */}

  // 移除空白字符,返回解析后的节点数组
  return removedWhitespace ? nodes.filter(Boolean) : nodes
}
  • parseChildren函数接收三个参数,context解析器上下文,mode文本数据类型,ancestors祖先节点数据。
  • 函数执行首先会从祖先节点中获取当前节点的父节点,确定命名空间,以及创建一个空数组,用来存储解析后的节点。
  • 之后会有一个while循环,判断是否到达了标签的关闭位置,如果不是需要关闭的标签,则在循环体内对源模版字符串进行分类解析。
  • 之后会有一段处理空白字符的逻辑,处理完成后返回解析好的nodes数组。

while循环内的逻辑(函数的核心)

  • 在while中会判断文本数据的类型,只有当TextModes为DATA或RCDATA时会继续往下解析。
    • 第一种情况就是判断是否需要解析Vue模版语法中的Mustache语法,如果当前上下文中没有v-pre指令来跳过表达式,并且源模版字符串是以我们指定的分隔符开头的,就会进行双大括号的解析。
    • 接下来会判断,如果第一个字符是<并且第二个字符是! ,会尝试解析注释标签,这三种情况,对于DOCTYPE会进行忽略,解析成注释。
    • 之后会判断当第二个字符是/的情况,已经满足了一个闭合标签的条件了,所以会尝试匹配闭合标签。当第三个标签是>,缺少了标签名字,会报错,并让解析器的进度前进三个字符,跳过
    • 如果是,并且第三个字符是小写英文字符,解析器会解析结束标签。
    • 如果源模版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是<,第二个字符是小写英文字符开头,会调用parseElement函数来解析对应的标签。
    • 当这个判断字符串字符的分支条件结束,并且没有解析出任何node节点,则会将node作为文本类型,调用parseText进行解析。
    • 最后将生成的节点添加进nodes数组,在函数结束时返回。

while循环的源码如下:

while (!isEnd(context, mode, ancestors)) {
  const s = context.source
  let node: TemplateChildNode | TemplateChildNode[] | undefined = undefined

  if (mode === TextModes.DATA || mode === TextModes.RCDATA) {
    if (!context.inVPre && startsWith(s, context.options.delimiters[0])) {
      /* 如果标签没有 v-pre 指令,源模板字符串以双大括号 `{{` 开头,按双大括号语法解析 */
      node = parseInterpolation(context, mode)
    } else if (mode === TextModes.DATA && s[0] === '<') {
      // 如果源模板字符串的第以个字符位置是 `!`
      if (s[1] === '!') {
				// 如果以 '
                    

你可能感兴趣的:(vue.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