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部电影 ——《弱点》
《弱点》是根据迈克尔·路易斯的小说《弱点:比赛进程》改编,但是本文只选取了一条主线,另一条线是真人事件改编 —— 根据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迈克尔·奥赫的故事,由约翰·李·汉柯克执导,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顿·亚伦等主演的励志电影
也许是太久没看这种电影了,几度被电影里的情节感动到,认识到了一些崭新的东西。所以决定写篇文章把它记录下来。
迈克尔是一个非洲裔男孩,也是上天忘记眷顾的孩子 —— 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又遭命运几番戏弄。
刚出生的时候,一个美国的黑人家庭的收养了他,他们对他很好,他也从此不再孤单一个人。然而没过几年迈克尔又被政府强行夺走,因为这个黑人家庭不具备领养条件。政府强行给他又找了一户家庭,可是迈克尔并不喜欢,于是政府一次又一次的给他换其他的家庭。无一例外,这些迈克尔都不喜欢,给不了他家的感觉以及应有的尊重,因为这些家庭都是白人。当时在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你是黑人,所以你生来就比我们白人低一等。
虽然收养他的家庭几经辗转,但是迈克尔仍然会经常跑到她的第一个养母那去。他是一个“逃跑者”,为了爱而逃跑,因为迈克尔爱她,她亦如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爱而不得、爱而不能在一起,亲情也是如此。
某天夜晚,17岁的迈克尔像往常一样,趁着大家都熟睡了的时候又偷偷翻墙跑出去,去找他的第一个养母,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她们搬家了,迈克尔从此失去了和他们的联系。我以为你会在原地等我,可是却悄然的失去踪迹。
既然无处寻家,那就无以为家,迈克尔选择了流浪。他居住在体育馆或是各个大街小巷,以打零工为生,由此也认识了一些当地的混混,他也会去学校,不过成绩非常不理想。当生活失去了希望,那就失去了向上的冲劲。
直到有一天,一个白人小男孩在学校遇见了他。一个富人家庭的白人孩子与一个“黑鬼”流浪汉相遇,并且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在当时的美国,这个听上是天方夜谭。我看到你,不朝你吐唾沫星子已经是很尊重你了。
白人小孩(大概10岁)喜欢别人叫他SJ,他尊重迈克尔,亲切的喊他“大个子迈克”而不是”黑鬼“,SJ会主动去找迈克尔,与他搭讪,了解他的近况,并且给他排忧解难。
偶然的一个晚上,寒风呼啸。SJ与父母驱车回家,见到了裹紧身子、匆匆赶路的迈克尔。
“他穿着什么?”安妮·陶西(SJ的妈妈)问,“多冷啊!”
“他是大个子麦克”,SJ回答道。
“他要去哪?”
“你好,大个子迈克,你要去哪?”肖恩·陶西(SJ的父亲)打开了车窗,问道。
“体育馆...”,也许是自卑,也许是恐惧,迈克尔不敢直视他们,低着头说。
“走吧”,肖恩问完话,示意迈克尔走,关窗继续向家前进。
迈克尔没有回答,也没有情绪变化,甚至没有抬头,只是裹着身子低着头朝着体育馆的方向走。白人与黑人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生来就是。
“掉头”,陶西夫人手交叉在胸前,对肖恩说。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平淡的语气。肖恩没有多说什么,调转了车头,往迈克尔的方向驶去。
“大个子迈克”,她打开车门,下车叫住了迈克尔,仍然是双手交叉在胸前。
“你好,我是安妮·陶西”,陶西说道。
迈克尔转过了身,怯生生的眼神望着陶西,仍然是低着头,紧紧的用双手裹着自己。也许是今晚风太大,太冷,也许是不同世界的人,距离太远。
“我的儿子SJ也和你在一个学校,你说你要去体育馆?学校的体育馆已经关门了,你为什么要去体育馆?”
迈克尔没有回答,有些不知所措,这个女人想要做什么?
“因为那里暖和...”,等待了几秒,迈克尔喃喃的回答道,声音很小。
“你今晚有地方住吗?”陶西继续问道,没有犹豫,双手仍然交叉在胸前。
迈克尔点点头,仿佛一个不小心打碎了厨房的盘子正在被母亲责备的孩子。
“别跟我撒谎”,陶西追问。
迈克尔没有回答,仍旧是不知所措。陶恩转身望了望车里的父子两。
“我见过很多次那样的表情,她要采取自己的方式了”。肖恩微笑道。
“来吧”,跟我来”,陶西把胸前的双手放了下来,做了个手势,招呼迈克尔过去,她转身打开了后面的车门,对后排的SJ说道,“SJ,腾个位置”。
迈克尔点点头,缓慢的走了过去,此时此刻,他没得选择。
上车的时候,陶西把手放在了迈克尔背后,示意他上车。仿佛在告诉这个“打碎了盘子”的小孩,没关系,我原谅你了。
走到车门内侧,迈克尔再次犹豫了,他停住了,似乎是在想“:妈妈”是不是真的原谅他了,回到家会不会责备他。
“走吧,快点”。陶西的眼神很坚定,“妈妈”答应你了,不会责备你。
迈克尔没有再犹豫,在后排坐下了。陶西也回到了副驾驶的位置。
“我们去哪?”肖恩问。
“回家”。陶西没有看向肖恩,而是忙着系安全带,平淡的语气里透露着决绝。仿佛全世界谁也不能违反她这个指令。
肖恩没有再说话,启动车向家驶去。
很快,汽车到了肖恩家,迈克尔靠着车窗,眼神里满是惊讶好奇。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很大的别墅,灯火通明,比那些黑灯瞎火的小巷可好太多了,我今晚住这儿么?
肖恩夫妇引着迈克尔进了客厅,他们的女儿柯林斯正在看电视。转身看到了迈克尔,并没有多说什么。
由于客房被占用了,陶西让迈克尔暂睡在客厅的沙发,给他拿了被子毛巾等生活用品,细心的为他铺好。并告诉了他浴室的位置,让迈克尔有需要去找他们。
“睡个好觉,亲爱的”,陶西拍了拍迈克尔的肩膀,随后上楼。
“好的”,迈克尔望着转身离去的陶西,眼神里仍然有一丝疑惑,但更多的是感激与惊讶。随后,迈克尔坐在沙发上,环顾了一会四周的环境,便沉沉睡去。
楼上的肖恩夫妇在讨论迈克尔。
“你觉得我这么做好吗?”陶西问道。
“你没发现他话很少么?多大点事啊,就这一个晚上,对嘛?”肖恩不以为然。
“你觉得他不会偷东西是么”?
“我想明早我们就知道了”。肖恩淡淡的回答。
之后没有过多的讨论,两个人便睡着了。我与你素不相识,但是我见你这般模样,心生怜悯,我知道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我仍然让你住在我家,而且不设任何防备,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善良。
这是本影片的一个细节,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去酒店给迈克尔开个房间,不用冒这么大的风险,但是肖恩夫妇把他带回了家。为他的容身之处开了一扇门,也为他的心开了一扇门。
之后便是一系列感情的推进,最后他们费了不少周折,合法领养了迈克尔,他也拥有了第一张身份证。最令我感动的是肖恩一家四口,没有一个反对,他们都对迈克尔很友好:男孩SJ喊他哥哥,女孩柯林斯因为这事被学校里的人说闲话也没当回事。
生活总是不会一帆风顺,有一天,肖恩夫妇给迈克尔买了一辆卡车,这是他最喜欢的东西。此处说明一下,肖恩家很富裕,肖恩拥有85家连锁餐厅,陶西生意也做的很出色。
迈克尔很开心,开着新车带着SJ去兜风,两个人都很开心,在车里手舞足蹈。忽然,意外发生了,由于迈克尔没注意,撞上了一辆十字路口驶出来的卡车。
陶西闻讯赶来,看到迈克尔坐在路边,赶忙跑上去询问:“迈克,你有没有什么事?”
“我没事,我没事,你快去看看SJ。”迈克尔抱头痛哭,“我很抱歉,我很抱歉...”
所幸的是,SJ没有大碍,只是轻伤。交警说:“小孩坐在副驾驶是非常危险的,通常这样的速度,安全气囊炸开的一瞬间,这孩子脸部会粉碎,脖子断掉..."
“但是他没事对吧?”陶西打断了交警的话。
“是的,这是一个奇迹。你的孩子非常幸运,安全气囊冲向他的一瞬间被改变了方向,这非常具有保护性...”,交警继续说道。陶西没有等他说完,连忙又跑向了坐在马路边上的迈克尔。
“SJ没事,其实他还很享受,在那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迈克尔没有说话,仍然抱着头。
“迈克尔,这事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这不是你的错。亲爱的,看着我”,陶西的语气很温柔,听不出一丝责怪的语气。
听到这,迈克尔慢慢放开了抱在头上的手,眼神里满是自责。可能是花光了一辈子运气才换来的新家庭,极有可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他害怕面对,害怕SJ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候,陶西看到了迈克尔手臂上的伤口。“迈克尔,你手臂怎么了?”陶西紧张的问道。
“我挡住了”。
陶西瞬间明白了交警刚刚说的“奇迹”:事故发生的一瞬间,迈克尔第一时间用手臂帮SJ接住了这个气囊。迈克尔没有时间思考,但是他知道,他必须护着SJ:SJ是“妈妈”的儿子,更是他的弟弟。当善良遇见善良,上天也不忍心伤害。
这里令我感动的是:
1. 陶西没有抛下迈克尔先去看SJ而是看到他没事才去看SJ。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时候在她的潜意识里,迈克尔也是她的儿子。
2. SJ没有责怪迈克尔或是说他的不好,反而很乐观的开玩笑。
3. 陶西没有责怪迈克尔,而是温柔的安慰他,告诉他不是他的错。
她这么做我也是赞同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责怪是无用的,反而会让他更加自责,无法面对这件事。我知道迈克尔现在肯定很害怕、很自责,如果我还去责备或是呵斥他,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事情发生了肯定会记忆深刻,而比事情更加深刻的是陶西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对他的态度。所以更应该做的是把他从这件事的“过错者”里引导出来。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里,孩子做错了大都是要大声训斥或是直接上手打,让孩子“长记性”。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惧怕,后续犯错了甚至不敢说,从而导致撒谎,什么都不敢说,与父母产生代沟、距离感,这就是链式效应。
美式教育的优点在于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所以一般都相处比较融洽。
后面影片中其它令我令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有兴趣的建议大家去看看。结尾是迈克尔成了美国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肖恩夫妇用善良、关爱和真情成就了他。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尽管有其伪善的一面(肖恩夫妇第一晚的谈话),但真正做到了打动人心,讲述了一个饱含温情关怀与善良纯真的故事。就像《当幸福来敲门》一样,用一个平凡人的个性化成功之路来诠释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情怀。
还有一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电影中的肖恩夫妇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三观很正,所以培养出来的两个孩子也是,并没有看不起或嫌弃这个陌生的“黑人大个子”,而是平等友好对待,这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