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打卡D7-《朗读手册》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7#

阅读时间:2022.2.12

阅读书目:《朗读手册》(非凡精读)

本书作者:【美】吉姆·崔利斯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和推广领域的专家

讲读者:夏磊·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

我见:

这是一本让你爱上阅读的一本宝典。

开篇一段话: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的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只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的回到阅读当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终将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生阅读者。

一、为什么要大声朗读

人是一个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的物种,先听,再度,读的过程就是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

0-4岁的孩子,大脑就想像一个蓄水池,从听力词汇漏到口语词汇,然后是阅读词汇,最后是写作词汇,这才是阅读造成的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差距的背后的秘密。

词汇蓄水池


家庭才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第一场景,阅读的点燃是在家庭完成的。

妈妈经常阅读 ,孩子的阅读兴趣高的比例是95.2%

如果爸爸的业余活动是看电视、打游戏,孩子的阅读兴趣的比例只有35.1%,

如果爸爸经常阅读,看书、读报、看小说,孩子的阅读兴趣高的比例会上升到62.5%。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孩子阅读兴趣高的比例是98.1%

喜欢阅读有两个定律:

定律一:人类追求的是快乐,只有快乐、正向的成就感的反馈,才会让人爱上阅读,而不是痛苦。

定律二:阅读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没有一个天生一生下来,就会捧着《红楼梦》狂赌的孩子。

爱上阅读有三大动机

1、他们喜欢这种体验,喜欢读书的体验,从小形成了和爸妈在一起读书的这种美好的感受,获得新知的这种感受。

2、他们喜欢这些图书的主题

3、他们喜欢并且愿意模仿那些大量阅读的人。孩子需要有一个偶像,需要一个在她的阅读生活中引领他往前走的人。

阅读的准备不光来自于书本,它也来自于很多的背景的知识,交谈是蓄水池,是词汇的蓄水池。

二、何时开始/结束朗读

合适开始越早越好

我们小时候学会的东西都刻在了石头上,而长大之后学会的东西却刻在了冰山。

大声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前开始。(所谓胎教)

当你大声为别人朗读的时候,其实你的阅读能力在极大的提升。

早慧儿童家庭的四个特征:——方法

1、父母定期的为孩子朗读(正式的阅读启蒙可以在7岁前后

2、家中有没有各种类型的印刷的材料

3、孩子可以轻松的找到纸和笔,可以随时记录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

4、父母回答孩子无止境的问题,并且赞赏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尝试。

给孩子读书,有三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1、让孩子把阅读和愉快连接在一起

2、共同的学习

3、大声的朗读

三件东西:书、书篮、床头灯

何时结束?尽量晚一点结束;孩子中学毕业之前,应该保持每天定时阅读、大声朗读的习惯。

三、朗读的不同阶段

0-3岁的启蒙,其实是一种视听的启蒙、触觉的启蒙。肯拿书,翻书就算是读书。

3-8岁肯定用绘本,分级阅读、分龄阅读;有声书等

8-12岁桥梁书阶段。故事、童话等。有声书

12-18岁,章节故事,甚至小说的朗读。

亲子共读家长首先要读一遍,筛选一下。

四、朗读的要领与禁忌

1、朗读的要领

1)尽的给孩子朗读,不着急读写,要先听、西安启蒙。

2)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的教导培养孩子

3)在开始朗读之前,提一下书名和作者,再看一眼封面图画

4)朗读一定要有始有终

5)朗读的时候,表情丰富,有一些角色的表演

6)朗读之前,自己先读一读,标出可以缩减和删除的地方

7)对于好动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个蜡笔,允许他一遍听,一边写一写,画一画

2、朗读的禁忌

1)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

2)不要认为每一本书都必须和课程有关

3)、不可以让自己和孩子坐的过于舒服

4)不要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吓坏

五、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默读:自己安安静静坐在一个地方,沉浸在阅读之中

默读激发孩子的自主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持续默读者:尽量降低孩子的阅读门槛,给孩子愉悦的阅读反馈

六、数字化学习的利与弊

专家建议:

电子书用于休闲阅读,纸质书更多的用来学习、掌握知识

孩子每周看电视的市场不应该超过10小时,而2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看电视。

七、父亲应参与孩子的阅读

男孩危机

父亲的责任:陪伴孩子运动、旅行、冒险;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

阅读是趣味,阅读也是一种极深的体验和感受

父母的教养、老师的教诲和伟大的阅读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我思:早期阅读培养的是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拾壹阅读兴趣培养的思考:

1、每天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包括英语启蒙

2、收起iPad,尽量用绘本代替他需要独处的时间

3、大床头放书篮,以提供这样的环境,让她早上先醒来的时候可以有书看。

4、分级阅读的计划和执行得提上日程来。

5、点读笔得用起来。

最重要的,作为父母,身体力行,先做好示范,约定一个放下手机阅读的时间。

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登读书打卡D7-《朗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