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梁宁 · 产品思维30讲》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五层要素

来自《用户体验要素》一书,包括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ps:括号内的词是梁宁老师自己加的一点理解。

最核心的是战略存在层,要明确定义这两个问题——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

当用户抱怨体验不好的时候,到底指的是哪个层的问题?

本讲举了google、百度和yahoo这三个搜索引擎的例子来说明。就中国市场而言,百度相比google,它赢在了能力圈范围层和资源结构层,做了大量资源建设工作,例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等,且搜索结果页的框架能让用户在第二个动作就得到他要的信息,绝不让用户多点一层。而在移动场景下,百度进入移动场景却没有新内容可供搜索,在资源层出了问题,与此同时微信用公众号的方式自己培育内容资源,今日头条也花大力气建设内容。至于yahoo,与google相比输在了表层的框架层,它显示的分辨率大,banner广告大,设计很宽松只能看到一两条结果。这三个搜索引擎,感知层差别不大,用户体验的差别其实分别在框架层、资源层和能力圈层。


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ta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

怎么画用户体验地图?1、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2、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3、服务触点;4、用户使用路径;5、用户情绪曲线。

为什么要画用户体验地图?为了避免管理员视角,很多初级产品经理都是用管理员视角在设计产品,有什么产品罗列什么,而不是考虑用户要什么。所以说产品经理有同理心非常重要,要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用户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产品。

什么是用户故事?本讲举了英国开放大学的例子,根据用户的需求,它的宣传从“我们有什么老师和课程”,变成了“我们有什么用户”、“用户故事是什么”。想说明的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数据,而不关注用户故事,那么我们很容易做出的决策是导更多的用户进来,这批被导进来的用户肯定会有问题。故事比数据重要,因为数据是水管里流的水,是一个常态,是一个结果。用户研究,重要的不是零散地收集数据,拿数据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用户体验地图的价值让你真切地站在用户视角,来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满足了用户的目标。服务设计蓝图是为了解决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的问题,以服务流程为中心,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怎么在总体成本控制的范畴内,给用户核心体验并保证服务不崩溃。

服务蓝图要做到一眼、一条路、三个点。“一眼”就是产品要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一条路”就是产品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让用户能够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务,用来达到或接近自己的目标;“三个点”是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发现大家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无论是正向的最高峰还是负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记住的,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和终值时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本讲以宜家为例:

宜家用户体验地图

为什么要讲体验的峰值和终值?因为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你。设计服务蓝图的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配置你的资源,在关节点上安排角色,保证整体服务路径不崩溃,尽量不压到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尽量集中资源,打造体验的峰值,最后再做一个体验终值的美好小尾巴。在用户有预设的地方,不要太让用户失望,在用户没有预设的地方,给ta惊喜,制造峰值。

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什么是激励?完成预定动作,给用户满足,并且让用户清楚完成预定动作就能得到满足。

怎么激励用户?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首先思考真正能激励用户的是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重点依靠哪条线。内在激励,是让人能够找到感觉,持续深入,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外在激励,则是非常强有力的短期改变用户行为的工具。

激励系统的两个要素是“受激励点”和“被激励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测绘用户的受激励点,就是用户会在多少个点上被激励,比如游戏用户激励的点位,就是用户的成就体系。一个人的内在激励,不单是自己原生,还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发、挤压和认同。激励系统的第二个设计是定义获得能力并努力降低门槛,例如王者荣耀的操作简单易上手,对时间要求低随时随地可以开黑,对设备要求不高,设置每日任务等等,都是在降低门槛。女性玩家增多,而这对男性玩家也是一种激励,他们之间的挤压更激烈,用户的内在激励变得更强。

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

名字是召唤,一个强大的名字是带有强烈情感的,对我们有咒语般的作用。比如我听到我喜欢的人的名字,就好像中了一个微笑咒;听到一个我讨厌的人的名字,就好像中了一个白眼周。所以要起一个名字的时候,要知道是在寻找一句咒语,通过这个咒语,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召唤你的产品,把它从无到有召唤到这个世界上。判断一个名字是不是有力,在于能在对方心中召唤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这些都是有文化资产的名字,从长久的文化情感中借了势。

什么是口碑?雷军说过一句话“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比如买一件东西收到了七件赠品,这就是过头了,让人印象深刻,有一种要忍不住和人说说的感觉。这就是口碑,这里有一个净推荐值的概念。只有超预期把事做过头,用户才会有深刻印象,才会有口碑转化的动力,也就是要从满意变成推荐。口碑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ta要说的话,让ta说出来,形成口口相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C -- 《梁宁 · 产品思维30讲》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