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健忘症

自己做过的错事还能忘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如果你也觉得这只是一个托词,那你可就把人性想简单了。你知道有一种心理现象叫“不道德健忘症”(unethical amnesia)吗?

所谓“不道德健忘症”,就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不道德行为的记忆会比其它记忆模糊得多。

有一个关于不道德健忘症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参与者们被安排玩一系列抛硬币赢钱的游戏,并被要求自觉地保持诚实,但其实他们也有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说谎,而且说谎能令他们赢更多的钱。两周之后,实验人员请所有参与者回忆当天的游戏和晚饭。结果发现,大家对晚饭的记忆程度都是差不多的,但那些在游戏当中说过谎的人,对于游戏的记忆却不太清晰了,并且说谎次数越多的人,对游戏的记忆就越模糊。可见,对于不道德的行为,人们的记忆力会变差,而与道德无关的其他行为则不受影响。

看似无意识的遗忘,实则是对道德形象的自我保护 |。心理学家的另一个实验是请参与者们阅读一则关于考试作弊或不作弊的故事。其中一部分参与者阅读的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而另一部分参与者阅读的故事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4天后,参与者们被要求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结果发现,以第一人称阅读考试作弊故事的参与者们,对故事的记忆清晰度要低于读第一人称不作弊故事的参与者,而以第三人称阅读的参与者们,道德故事和不道德故事的记忆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人们只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有健忘症,而对别人的不道德行为并不会健忘。不道德行为的记忆模糊在我们的消费行为中也有体现。有论文指出,消费者不太记得住产品在道德属性上的瑕疵。产品的道德属性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获取(比如是否砍伐珍贵林木、伤害珍稀动物)以及生产过程(比如是否雇佣童工、是否污染环境)。而产品的非道德属性,则是样式、颜色、价格等方面。

在这项实验中,参与者们首先要阅读6张不同品牌桌子的描述,这些桌子在3个属性上有所差异:木材来源、质量和价格——其中,木材来源是桌子的道德属性,一些来自于濒危的雨林,另一些则是来自可持续生产木材的林场。

研究人员给参与者们一定的时间去记住并默写其中两张桌子的描述。20分钟后,参与者们被要求再次默写刚刚记忆的内容——也就是说,参与者总共默写了两次产品描述,第一次是记忆的过程,第二次是回忆的过程。

在记忆任务中,参与者对非道德属性的信息(质量和价格)记忆准确度并无差异;但对于木材来源这一道德属性,参与者的记忆力一下子就显出高下之分了——对可持续林场的记忆错误率只有2%,而对濒危雨林的记忆错误率却高达11%。

在回忆任务中,结果也是类似的。参与者对价格和质量不同的桌子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异。但在道德属性上,相比于来自可持续林场的桌子(错误率40%),他们更难正确回忆起来自濒危雨林的桌子(错误率55%)。

种种实验都证明,记忆无论是在被“存储”还是被“读取”的时候,人们似乎都会遗忘不道德的部分。这是为什么呢?

两种自我之间的冲突。为了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道: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种自我,分别是“想要自我”(want self)和“应该自我”(should self)。“想要自我”强调的是当下的享乐,而“应该自我”专注于长远的目标。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在“想要自我”和“应该自我”产生冲突时,前者往往能够居于上风。

在道德方面,“应该自我”起着监督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作用,而“想要自我”负责消除我们当下的消极情绪。那么,当我们由于面临道德决策而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很想买一个产品,但得知这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雇佣了童工——该如何处理“避免负面情绪”的当下愿望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长期理想之间的冲突呢?对此,“想要自我”会通过错误的记住或者故意忘记的方式,来缓解两种自我的冲突,消除由道德困境产生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故意遗忘”效应的动机。

而之所以这种策略会大行其道,是因为人们在潜意识当中普遍认为,比起“不小心忘记”,明知故犯才是更加恶劣的行为。

对此,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虚构了一名消费者,他在网上看中了一条牛仔裤,但得知这条牛仔裤的生产过程雇佣了童工。一部分参与者读到的故事是,“第二天,他忘记了牛仔裤是由童工生产的,于是他买了这条牛仔裤”;而另一部分参与者读到的是,“第二天,他虽然记得牛仔裤是由童工生产的,却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仍然买了这条牛仔裤”。随后,研究人员请大家对这位消费者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读第二个故事的参与者对此人的道德评价要比读第一个故事的低得多。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明知不道德却毫不在意是更加恶劣的,而“遗忘”则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为什么皮草、象牙这些不道德的产品消费屡禁不止?为什么自诩道德的人遇到“机会”也会撒谎、偷窃?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一块橡皮擦,它会慢慢擦去我们不道德的记忆,好让我们保持完好的道德形象。

然而,“遗忘大法”虽然短期有效,却会给人带来长期的危害——遗忘了不道德的行为,回避了良心的不安,也不用对行为的后果负责,我们就会陷入犯错和遗忘的循环中,永远无法成长为那个真正想要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道德健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