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一定要好好整理!年底的时候要来个‘集中整理’!”
说到年底的整理,那就是大扫除了。一到年底就想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几乎是日本人骨子里的习惯。所有日本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将大扫除进行得热火朝天,这简直就是一个全民仪式,中国也一样。
可是,往往到头来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声音:“年底的时候用心整理过了!只是......没能在年前整理完。”仔细一问,这些人几乎都是一边“整理”一边“打扫”的。一看到没用的东西就拿去丢掉,把露出来的地板和墙壁之类的擦拭干净,把书从书架里整理出来,然后擦拭书架......近藤麻理惠说,按照这样的做法,一辈子也做不完整理,大扫除半途而废也是理所当然。
“打扫”和“整理”是一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但其实这两个词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两者针对的对象就是不同的。整理的对象是物品,而打扫的对象是污垢。整理是通过让东西发挥作用或将其收纳起来使房间变得整洁,打扫则是通过清理污垢、扫除灰尘来使房间变得整洁。
拿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迫不及待地就看了起来,刚好收到书也是在年前,想着看完可以马上派上用场。
作者近藤麻理惠,五岁开始阅读家居杂志ESSE和Orange Page,初中开始阅读整理类书籍,经过苦钻研和无数调整之后,她才惊觉,“心动”才是决定物品弃留的正确标准,于是,她抛开让人越做越沮丧的收纳技巧,自创“麻理惠整理魔法”。
19岁开始担任整理顾问,曾经因整理过度而扭伤脖子就医。
她的第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出版后,在日本引发了整理风潮,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册,2014年在美国出版后,更是引起轰动,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144周,帮助了众多囤积过多的美国家庭。她也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她的整理系列书迄今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
一、整理是面向自己的行为,打扫是面向自然的行为
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胡乱摆放,这百分之百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平时因为懒,不懂得物品应该要: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因此,“不知不觉满屋子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总之,整理可以说是一种面向自己的行为。
与之相对,“不知不觉间就沉积下来”的则是污垢。灰尘等污垢渐渐沉积,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法则”。也就是说,打扫是一种面向自然的行为。
近藤麻理惠第一本书所提倡的“集中整理”是要在短期内把房间一口气收拾干净,该丢掉的东西都丢掉,再把剩余物品都放到适当的收纳场所。这样的整理做一次就够了。如果能下定决心做一次“集中整理”,那么等到年末大扫除的时候就能真正地把精力放在打扫卫生上了。
二、不知“心动”为何物 就从靠近心脏的东西开始选择
想要知道自己对哪样东西心动、对哪样东西不心动,最好的诀窍就是把东西进行比较选择。将让自己心动的东西和其他东西进行对比,才能明白其中的差别在哪里。
这个方法霞霞真的是屡试屡爽,年前的整理就用上了。我先把我所有衣服分为夏季和冬季的,再把自己喜欢的且会穿的挑出来,难以做选择的就穿上试试。经过这一番下来,我的衣柜瞬间整齐、空了好多。这之后,我给自己定的原则也是:买一套衣服,必须捐一套衣服出去。
这个“心动排序整理”对整理其他物品也适用。不管是书籍还是其他感兴趣的东西,不能明确判定是否心动的时候,请逐一试试看。
三、不能把“散乱”和“回复原状”混为一谈
“回复原状”和“散乱”其实是两回事。“回复”指的是在一次完美的整理后,没有被固定的东西在家里随处乱放的状态。不管多散乱,只要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就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在每次整理的过程中,就算房间再乱也不能放弃。并且整理后,让每个物品都有一个固定位置,坚守“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
读完整本书,我深深为整理过程中自我探索和觉醒的魅力所折服。刚刚接触心动整理法的霞霞也很好奇,靠收拾东西,真的可以整理出怦然心动的人生吗?年前通过整理,我自己的感受是:心动整理的收获,不仅仅是把家整理的仅仅有条,更重要的是在改变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唤醒内心沉睡的心动感受力。
可以敏锐捕捉心动能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必定具有温暖而又坚定的内心力量。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就是专为“想要整理,却还没有整理完的人”准备的,帮你终结“整理不完”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