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
多少次从这里走过
从共乐旧村
到鸣乐街
再到西乡街
这城市的角落
有青春的记忆
有幸福的遇见
有岁月的蹉跎
十五年
这里仿佛是冰冻了的深圳一隅
宝安大道对面的QCC上俯瞰
这里
密密麻麻的农民房
都曾是谁的窝
记忆中,06年来到宝安的我,不久就搭乘上了在宝安大道疾驰的巴士。
宝安大道的开通,是宝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见证。那时觉得,从宝安大道一路到新城联检站,比走107到南头检查站要高大上多了。
从宝安往南山方向,会路过大新百货一站,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大仟里;南山往宝安方向,会路过河东一站,现在依然还是河东。
西乡河东和河西的两个村,十多年变化不大,与日新月异的深圳发展相比,这里是保持了传统,留下了往昔的样。
大概是从谈恋爱开始吧,我就常从共乐旧村穿过,到乐群村,再到西乡小学,走过鸣乐街,最后到西乡街。
这条路线,不知走过多少次,不知留下多少记忆。
现在的老婆,那时的女友大学毕业来深圳打拼,租住在共乐旧村的农民房里。下班之后,常过来找她。从宝安大道辅道穿进共乐旧村,再往共乐小学方向走,快到共乐小学门口右手边的第二栋楼,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恋爱时是夏天,站在楼下和女友卿卿我我,不一会腿上就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
回家后,委屈地和女友说了。第二天,她送了我一瓶防蚊喷雾。
共乐旧村的尽头,有一幢徐氏宗祠。前一段,一位姓徐的朋友在门口自拍,我才回忆起,很久以前我走过这里时,这个宗祠好像就在。这么多年,人非物是,宗祠还安静的立在这里。
再往前,就是乐群村了。乐群村里的郑氏宗祠和宗祠对着的鱼塘,是十多年不变的好风景。
雕梁画柱,金字高悬,红联对贴,狮子把门,郑氏宗祠总是那么有气魄。
有次走过时遇到舞狮表演,更见识到了本地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郑氏宗祠门口对着的鱼塘,一直都在那里,一直有人钓鱼,一直有人围观,水也一直是墨绿色的。
这真算一个奇迹,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奇迹。郑氏宗祠旁的一间屋子,已经挂上了河东村旧改的牌子,宝安本地有名的开发商已经把触角伸到了这里。我很好奇这个鱼塘还能存在多久,我又担心哪天它真的一夜就没了,心情真矛盾。
每次走过这里,总喜欢趴在围栏上,看人钓鱼。但没有见到过有人钓上鱼,不过总是有人在钓,这真可谓钓胜于鱼了。
鱼塘一旁,是一个大院子,我感觉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因为院里的勒杜鹃总开的那样蓬勃,用“出墙”形容都太轻,用“越院”形容才恰当。
八月,院子里的荔枝树又会挂上一串串火红的果实,让人垂涎。
一户人家,春有花秋有果,坐拥大院,在深圳真是幸福啊。
这座院子的斜对面,就是西乡小学,原名西乡二小。西乡小学内,有闻名遐迩的绮云书屋,曾在里面听过几次讲座,确实有古代私塾的感觉。
从绮云书屋走出的郑毓秀,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博士,关于她的故事,来宝安西乡后经常听到。
我教过一位西乡小学的毕业生,他在题为“最美的时光”的作文里写道:
最美的时光,就是在那座古屋里,吹奏着长笛,听雨。
我就读的小学很特殊,校园里有一座古屋,名为绮云书社。这间书社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是省级保护的古建筑。
那时,每逢周二周四,我们管乐班的孩子们,就会聚集在这间书社里排练。书社古色古香,雕梁画柱,里面的一牌一扁,都彰显着他厚重的历史。我们进入书社排练总是毕恭毕敬,轻轻地把条案和圈椅移开,踩在光滑的石砖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吹出一个个音。
我总觉得,在古老的书社中排练西洋管乐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们每一次吹奏,每一次击打都在这古屋中久久回荡,不愿散去……
深圳也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只是这些历史不那么起眼,在快节奏的发展中,被遗忘,被埋没。我们要发现这些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历史的发生地走一走。而我多少次走过的这条路,实际上就是西乡、宝安乃至深圳最有历史的一部分。
绕过西乡小学门口,走进鸣乐街,徜徉其中,流连于两旁各色的小店。
犹记得我工作第一年,班上有一名非常霸道的学生,经常惹是生非。一次这个学生闯祸后,德育主任带着我放学后去家访,学生就住在鸣乐街。
苦口婆心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后,已经过了九点。德育主任带着我在鸣乐街边的小店吃了一碗丰顺汤河粉,告诉我这是一家老店了,自己小的时候就吃。
也许那时真是饿了,记忆中的那碗汤河粉真的很鲜美。再后来,我自己去吃过两次,味道也就那样吧。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家老店消失了,变成了一家发廊。
鸣乐街两旁的榕树,把整条街遮得严严实实的,夏天走过这里,感觉颇为凉爽。
沿着鸣乐街往前,就可以走到西乡街。西乡街要到傍晚才开始热闹起来,各家卖衣服的上铺都会通过大分贝的喇叭叫卖,吸引路上的男男女女。
恋爱那会,隔三差五和女友来西乡街逛逛。有一次我俩买了一套李宁情侣款运动外套,男款是墨绿色,女款是黑紫色的,结婚这么多年了,这套衣服躺在我俩的衣柜里,偶尔穿穿。
我穿的多,她穿的少,就当做普通的运动服,再没有追求情侣的感觉了。
从西乡街一头走到另一头,就会看到西乡河,西乡河旁是西乡公园。
记得第一次走到西乡公园,看到公园里有个轮滑场,出租的轮滑鞋是小时候文化宫里那种“小车型”
四轮款的,和现在孩子玩的“排式”轮滑鞋不一样。那一刻,就好像回到了儿时,感觉亲切。
不过我没有滑,因为我确实不会。这是从小就向往但最终错过的一项技能,成年后,只能在西乡公园的轮滑场外站着,看着,思考着。
沿着西乡河再往前,就到西乡人民医院了。一般我不会再往前走,而是折到与西乡街平行的一条街上,这条街也叫西乡街,北帝庙就在这里。
路过北帝庙,香火缭绕。但我总是门口看看就止步了,因为庙门口两旁不少乞讨者,让我颇为尴尬。
北帝庙两旁,很多小吃店,有一家卖串串的店味道很好,我很喜欢吃那里的萝卜和猪杂。
北帝庙往前,有王大中丞祠。以前经过,破破烂烂,没什么看头,一九年陪朋友再来,发现已经修葺一新,门口的巡抚街也变了模样。
朋友是个摄影爱好者,那段来了兴致,想要把宝安的城中村拍个遍。
我陪着他从西乡小学出发,周边走了一圈,她频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不少好相片。
一九年前后,她又陆陆续续拍了几个宝安城中村。疫情爆发后,她困在香港,不能返深,我们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没见了。
最近翻翻聊天记录,看看那时拍下的相片,恍如隔世……
上周,为了订过年吃的盆菜,我和老婆又手牵着手,从共乐旧村,走到乐群村,再走到鸣乐街,最后路过西乡街口,走到西乡市场里。
忽然间发现,我来西乡十五年,从来没有进过西乡市场,这是第一次。
闯进西乡本地人口口相传的老店西园,吃一份拌云吞,拿一份盆菜单看看,店里的感觉,确实很“老西乡”。
从西园出来,又原路返回。西乡街,鸣乐街,西乡小学,郑氏宗祠,共乐旧村……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过这里,走过多少次这里……就这样走着,走着,把自己走成了一个“老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