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镁客网(ID:im2maker)
完善的产业链、现象级的产品……这些都是AR眼镜真正爆发前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AR明星创企Magic Leap烧光26亿美元后靠抵押专利开启新一轮融资、苹果产品路线图透露将在2022年推出AR眼镜……最近的AR圈有些热闹。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AR的发展过程也较为曲折,中间经历了数次起伏。继2016年借力AR游戏Pokemon GO被全球关注,却因为技术实现有难度等问题而再次沉寂之后,就在今年,作为AR技术硬件承载体类型之一的AR眼镜再一次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似乎要再次扬帆。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R硬件产品包括头戴式显示、手持式显示和以PC、HUD为主的空间显示器三种,其中头戴式显示是今年较多被提及的产品形态,尤其是AR眼镜。
AR眼镜首次出现是在2012年,彼时已经成为科技巨头的谷歌面向市场推出了AR眼镜Google Glass,借由眼镜前方的一个摄像头和位于镜框右侧的微型处理器装置,该产品能够实现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辨认方向,以及上网、文字信息与电子邮件处理等功能。于当时的科技界而言,这一产品极具科技突破和极客精神,然而因为耗电快、发热、生态链不成熟等原因,该项目最终于2015年对外宣布停产,当时令不少人为之惋惜。
直到2017年,Google Glass以新面貌“Glass Enterprise Edition”(以下简称“GlassEE”)再次回归,将面向群体从消费端更改为行业端,如今已经更新至第二代。从目前的态势来看,GlassEE在行业侧获得了不少的合作,也给AR眼镜产业带来了一些信心。
不得不提及的是,之所以谷歌能够如此顺利地在行业侧打开市场,得“感谢”微软,在2015-2017年这一段空白期,后者借助于MR头显HoloLens接替谷歌继续进行市场/用户教育工作。
现如今,微软、谷歌的相应产品已经逐步走上正轨,苹果、三星、华为等头部厂商也先后宣布了自己对于AR眼镜产业的“野心”。从这方面来看,AR眼镜产业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走去。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另一边,一些企业也透露出了行业的艰难。
譬如上面提及的Magic Leap,虽然已经有产品发货,但从抵押专利来融资的处境分析,其距离正常运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资金依旧是一个大问题。同样是在今年,Magic Leap昔日的对手、已经成立10年的Daqri宣布倒闭,ODG、Meta等老牌AR企业也相继倒闭或破产……以“冰火两重天”形容当前的AR眼镜产业再合适不过了。
一方面,以谷歌、微软为代表的正排着队大步走进AR眼镜市场,另一方面,以Magic Leap、Daqri为代表的新兴创企、老牌企业却相继对外“告急”,AR眼镜产业接下来会怎样?
作为兴起时间相差无几的两项前沿技术,相比于时不时有新品发布、在国际上刷新新纪录的AI产业,AR近年来是相对低调的。在部分人看来,因为场景受限、落地有难度等问题,AR颇有些没落。但真正看下来,虽然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AR眼镜也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完成了对市场的初步试探。
早先谷歌、微软的案例已经证明,AR眼镜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在消费级市场大量推广和普及,仅“高成本”一个因素就足以关闭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大门。反之,在硬件产品上对于高成本相对更容易消化的B端市场则成为了AR眼镜一个很好的试炼场。
目前产品应用较为顺利的公司无非那么几家,譬如国外的谷歌、微软,又比如国内的Rokid、影创科技等等,在落地选择上,工业制造、教育培训、智能安防则成为主流方向。
或许这些市场的落地还不够完美,但对于AR眼镜而言,它已经完成了市场的初步试探,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最深、做广B端的同时,尝试接触C端。而就在近一年时间,除了行业B端市场,一些厂商也正在尝试着打入C端消费级市场。
依据IDC的预测,至2023年,仅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其中商用领域应用场景中支出最大的依次是培训、零售展示和工业维修,分别将达到27.5亿美元、21.4亿美元、16.2亿美元,而在消费级市场,VR游戏、AR游戏、VR视频的支出总规模将达到95.9亿美元。对比另一组IDC数据,未来至2021年,AR和VR设备的总发货量有望超过9940万台,而AR市场规模将达到VR市场的两倍。
由此进行推断,AR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分析当前的情况,作为重要技术硬件载体的AR眼镜虽敲开了行业市场的大门,但后面还需要继续摸索,而消费级市场更是处于萌芽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AR眼镜是否真的能够拿下千亿市场?又该如何拿下这千亿市场?
前面说到,市面上主流的AR硬件设备主要有三类,而根据UCCVR发布的《2018年AR产业白皮书》,当前的应用与内容展示主要集中在远距离显示的手机以及PC端,近眼显示的AR眼镜则普及度极低。
从某些行业应用来看,AR眼镜带来的便利与高效是受到认可的,能从根本上“解放”人们的双手,而之所以会造成当前的局面,这其中也必然存在原因。于AR眼镜而言,它还缺少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阻碍它拿下千亿市场的根源所在。
依据产业链来看,目前AR的上游为芯片、传感器、光学软件、显示屏等元器件,中游为头显、眼镜、手机、车载终端等各类硬件设备,下游则为视频、游戏、工业应用等内容及平台。分拆开来,仅上游市场就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光学模组元件,其在制造过程中工艺复杂,且玩家较少,导致了高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分摊到B/C端购买者身上,于B端客户而言,这部分成本是能够接受的,而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C端消费者而言,这个价格未必能够让他们自愿掏出钱包。
与此同时,内容的传输也是AR眼镜落地过程中的一大痛点。AR眼镜在本质上是一款基于视觉内容的人机交互产品,这就要求它在图像识别、定位追踪等功能方面做到低延时。在4G时代,因为传输数率还不足以很好地解决信号延迟问题,人们在佩戴AR眼镜之后偶尔会出现恶心和眩晕等症状,在用户/市场教育阶段,这种体验多只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将好感败坏。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核心处理器的升级,眼下正被大力推广的5G也被人们视为“救星”,希望其高带宽、高速率的特性能够带来流畅不卡顿的内容体验。
iPhone的出现,让普通消费者关注到了智能手机这个新兴产品;因为阿里等企业不遗余力地低价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纳了智能音箱这一新事物;苹果创新性推出真无线智能蓝牙耳机,之后谷歌、亚马逊、华为等厂商的接连入场也为这一市场加油助力……无数的案例证明,一个产品市场的真正爆发需要一个现象级产品,以此来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对于AR眼镜而言,作为一款极具娱乐性质的硬件设备,若想实现爆发,关键点是在C端市场吸引消费者的视线。仅在今年,国内一些AR厂商已经推出了面向C端用户的消费级AR眼镜产品,但现在看起来还属于“小打小闹”,并没有营造出一种现象级效应。论其根本还是需要科技巨头的加入。
这方面,在硬件上已经打造了数个现象级消费电子产品的苹果是一个不错的引导者,就在此前不久,其在会议上公布了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在为AR眼镜行业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也为这一行业的真正爆发埋下引火线。
经历过此前的低潮,AR产业一直在低调发展,基于在B端市场的应用与落地,兼之谷歌等头部厂商的背书,到现在也是小有成就。在企业端,虽然一些企业因为后继无力、资金等问题而先后倒闭或是破产,但头部厂商已经蓄势待发,这无疑会进一步推动AR的发展,尤其AR眼镜类硬件。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头部厂商加入“AR眼镜”竞赛,那些产业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也将再一次受到关注,或将为他们带来资本、生态等方面的助力。与此同时,基于国家对于5G的大力推广,以往所被诟病的传输延迟等问题也势必得到进一步解决。当条件准备妥当,“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指日可待,AR眼镜的狂欢还会远吗?
内容已获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镁客网(ID:im2maker)
加入社群
对AI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加入网易智能社群吧!
和我们一起探讨AI的故事~
网易智能的AI社群有很多种呢~
包括:
AI芯片、医疗AI、金融AI、电商AI、自动驾驶、
教育AI、AIoT、机器人、物流AI、等12个社群哦
快快添加智能菌微信kaiwu_club,
说明身份即可加入
我们等着你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