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应用其解释常见现象。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向学生提问,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够发现他们都是凸透镜。教师向学生追问,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成像的特点不同呢?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由此引入新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体,改变放大镜到书本的距离观察像的特点。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大胆猜测:物体比较远时,会成缩小的倒立的像;物体比较近时,会成放大的正立的像。由此猜测成像特点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1)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一步说明:既然成像特点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而透镜又有一个关于距离的参数,那就是焦距,能反应透镜对光折射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把焦距作为参考距离,探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两倍焦距及三倍焦距前后成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物距和像距的概念: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v。

(2)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蜡烛、光屏,着重介绍光具座的作用;

(3)小组讨论:以物理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结束后,组间分享交流,教师补充,给出完整方案:

①组装实验器材,使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中间安装在光具座上,并且保证“三心共线”,即: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由远及近移动,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重点关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发生改变的临界点,并记录此时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以及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③当光屏上无法承接到像的时候,从蜡烛一侧观察是否能看到像,并记录此时像的特点和物距;

④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改变物距,重复上述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论证:实验结束后,组间分享实验数据和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后板书呈现规律,并编辑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在照相时如何使像变大。(照相机成像规律是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使像变大,应该将照相机向物体一侧移动,缩短物距)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2.作业:查阅资料,看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应用,下节课请同学给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随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