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经•豳风•东山》(六)

“蜎蜎(yuān)者蠋(zhú),烝在桑野。”

《毛诗传》说:“蜎蜎,蠋貌,桑虫也。”——蜎蜎是形容蠋行动的样子的,蠋是桑虫。

《说文解字》则说:“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勹bāo)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可见“蠋”即“蜀”。

《尔雅翼》(宋人罗愿著)说:“蠋虽蚕类,而不食桑。”——蠋不是桑蚕。

《毛诗传》说是“桑虫”,大约是据其后的“烝在桑野”而来的。

《郑笺》注解“蜎蜎者蜀”:“蠋蜎蜎然特行。”为何此句含有“特行”(独行)之义呢?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是这样说的(大意):

“蜀”本来就从“虫”,今又加“虫”写作“蠋”,“蠋”是俗体字。

蜀有独义。《尔雅•释山》说:“独(獨)者,蜀。”郭璞注解:“蜀亦孤独。汉扬雄撰《方言》说:“蜀,一也。南楚谓之蜀。”郭璞注解:“蜀犹独耳。”

“蜎蜎”又为独行之貌。《一切经音义》(唐)卷三引《字林》(晋):“蜎,虫貌也,动也。或作蠉。”《说文解字》说:“蠉,虫行也。从虫从睘(qióng茕)。”

人独行叫睘睘(茕茕),虫之独行叫蜎蜎,意思是一样的,所以《郑笺》说“蜎蜎然特行”。

马瑞辰说,本诗用“蜎蜎者蠋”来喻人之独处。

蜎,本身也是一种虫。《尔雅•释鱼》说:“蜎,蠉(xuān)虫。”邢昺《尔雅注疏》:“井中小赤虫也。一名蜎,一名蠉,一名蛣蟩(jié jué),一名孑孓(jié jué)。”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发育成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头、胸部相对腹部而言较为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跟头虫。

……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诗经•豳风•东山》(六))